中国“象山县”概况
象山县是中国 浙江省 宁波市下辖县,位于东海之滨,居长三角地区南缘、浙江省东部沿海,位于 象山港与 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立县,因县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 象山。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陆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00公里,占浙江省海岸线的六分之一。辖有10镇5乡3个街道,象山户籍人口50.33万人。
2018年10月,象山县被确定为“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象山县介于北纬28°51′18〞-29°39′42〞、东经121°34′03〞-122°17′30〞之间。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中段,宁波市的东南部,在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其地理位置北临象山港,与鄞州区、奉化市隔港相望;东北遥对舟山市普陀区的六横岛和宁波市北仑区的梅山岛;东濒大目洋;南接猫头洋,隔三门湾与台州市的三门县相峙;西连宁海县,象山半岛自宁海县紫溪、梅林至一市东延入海。象山处于象山半岛的东部,由象山半岛东部本土和沿海600多个岛礁组成,具有“三面环海,一线穿陆”的理特征。[3]
地形地貌
象山位于浙东丘陵的沿海地区,山地面积为79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0%左右。县内大多是200米以下丘陵,坡度平缓,山岭起伏绵延。地形总体特征是丘多、山低、坡缓。
全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天台山余脉自宁海县向东延伸至象山半岛,形成了县境西北部宁象交界处的最高部分。这些山峰,山体宏伟,峰峦迭起,主峰多在500米以上。其中东搬山由宁海县茶山蜿蜒而来,群峰绵亘,主峰海拔810.8米,为本县第一高峰。其东南有牛料岗,海拔756米,是本县第二高峰。周围有海拔300-700米的山峰20余座。
山地一般高200—450米,分布较广,县内主要有爵溪山地、黄避岙山地、南乡山地等3片。
象山县境东西最大距离为7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90千米。陆地总面积1175平方千米,其中半岛部分为995平方千米,岛礁部分为180平方千米。
象山的平原大多散布于沿海地区,这些平原多由海湾促淤成滩,经过人工围涂而成,称为海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象山港、东部各海湾和南部三门湾。其特点是面积大、范围广,占象山平原的主导地位。其中南庄平原和定山平原面积最大,历有“上八万(亩)”、“下八万(亩)”之称。
此外,象山还有冲积平原,以山前冲击扇为主要形态。因境内山势矮小,腹地短浅,所以面积不大,以丹城、白石、九顷、梅溪一带比较典型。
洪积平原以溪谷平原为主要形态,形状多为狭长,大多地处溪谷。
象山溪河源短流促,独注入海。流域面积在20平方千米以上的水系有大塘港、南大河、淡港、西周港、下沈港、东塘河、樊岙港。其中大塘港水系位于定山平原,流域面积为134平方千米。干流大塘港原为三门湾内港,1975年堵口蓄淡成河,长18千米,平均宽500米。[4]
气候特征
象山县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年平均约248天,生长期为345天),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6—17℃),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400mm以上)。但台风活动频繁,常伴有狂风暴雨,水系源短流急,独注入海,工程调蓄性能弱,而且河网密度低,潜伏旱涝灾害隐患。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463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径流总量9.33亿立方米,降雨径流时空分布呈现自西北东南递减,集中在梅雨、台风期间,为双峰型。年际变化极度偏离均衡,变幅最大为2.83,以及工程地质、地形、淹没移民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5]
由于地形不同,县内西北部与东南部沿海地区在气温西北部比东南部石浦地区略高,年积温西北部超出6000℃;年降水量,即使在久旱年份,西北部山区都要超过东南部的石浦地区。
土地资源
土壤种类
境内土壤有土类5个,亚类13个,土种52个。红壤类,分布在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面积69333.33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64%。黄壤类,主要分布在500米以下山脊岗背,面积293.33公顷,以西周镇为多。潮土类,主要分布沿海旱地门前涂、兵营塘、金星永安塘、高塘群英塘等,面积3266.67公顷,占全县土壤2.6%,母质为近代海相沉积,土层深厚。盐土类,曾受海潮浸淹,盐分重,大多是新围垦塘田,面积4866.67公顷。水稻土类,分布滨海平原和山谷溪畔,为县主要农耕土壤,面积30200公顷,约占土壤总面积29%。
山丘坡地
共72000公顷。宜农耕地7953.33公顷,主要分布在海拔250米以下,坡度平缓,土层较厚,水利条件好,宜粮食作物和水果、茶叶生长。宜林坡地50000公顷,主要分布丘陵和低山地。宜营造用材林坡地30666.67公顷,宜发展薪炭林坡地20000公顷,草坡地4666.67公顷,宜放牧牛羊。农林牧皆难以利用的近4667公顷。
沿海平原
相对高度<5米、坡度<3°平地4621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3.36%。小部分为陆相沉积小平原。大部分为历代由海涂围垦而成的沿海海相沉积平原,总面积31533.33公顷,主要有10块,分布于象山港、东部海湾、三门湾沿岸。
北部象山港沿海平原西周平原2950公顷,黄避岙平原200公顷,贤庠平原1450公顷,珠溪平原1600公顷,均主产水稻。
东部沿海平原南庄平原6300公顷,为县内最大海积平原,主要产粮区之一。钱仓平原850公顷,主产水稻。
南部三门湾沿海平原定山平原5800公顷,系海积平原,仅次于南庄平原,平均海拔3~5米,为县内主要产粮区之一及最大蔬菜基地和大豆产地。金星平原1400公顷,平均海拔3~5米,主产水稻,盛产棉花、柑橘。高塘平原1900公顷,系海积平原,平均海拔3~5米,主产水稻、棉花、柑橘。
沿海滩涂
有大小滩涂25处,沙滩(石滩)11处。滩涂面积20526.67公顷,宜围垦6526.67公顷。
建设用地城镇、乡村及工矿用地主要分布中心城区、石浦、西周、墙头、鹤浦、贤庠、定塘等地,总计面积11416.63公顷。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木本植物91科、242属、479种,其中乔木215种,浙江七子花、福建柏、银杏、金钱柏、天竺桂、花榈木、浙江楠、天目木兰是国家保护植物,红木樨(丹桂)为象山历史上的特名贵花卉,宋人称之为“象山花”。草本植物以杂草为主,牧草、药材、花卉资源亦丰。
木本植物有89科262属594种(含4亚种46变种9变型21栽培种),其中裸子植物9科22属52种(含4变种9栽培种),被子植物80科240属542种(含4亚种42变种9变型12栽培种)。常见草本44科123属156种(含2亚种4变种),常见菌类植物12科15属17种,常见藻类植物28科34属37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苏铁、华南苏铁、银杏、水杉、珙桐,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福建柏、大叶榉树、鹅掌楸、樟、浙江楠、花榈木、红豆树、红椿、松茸、厚朴、金钱松、凹叶厚朴、喜树、浙江七子花。[2]
动物资源
野生哺乳类约14科,鸟类约33科,爬行类约9科、40余种,两栖类约7科、10余种,以蛙类为主,昆虫类21目、122科、700多种。淡水鱼10科22属,海洋鱼类4纲、29目、152科、300属、442种。
野生哺乳类现15科31属38种,鸟类44科109属187种,爬行类1O科26属29种,两栖类4科5属9种,昆虫类63科171属197种。[2]
象山县树为香樟、县花为丹桂(象山红木樨)、县果为象山柑橘。[2]
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
全县水资源总量9.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总量低于全省、全国20%左右,属水资源缺乏地区。西部径流区,面积163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4354万立方米。中部径流区,面积222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8122万立方米。南部径流区,面积389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28609万立方米。北部径流区,面积248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9050万立方米。海岛径流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7647万立方米。
河道
全县河道总长度710公里,河网密度0.61公里/每平方公里。大塘港,流域面积134平方公里,河长18公里。南大河,流域面积82.17平方公里,河长7.8公里。淡港,流域面积52.5平方公里,河长5.5公里。白墩港,流域面积49.91平方公里,河长7.8公里。下沈港,流域面积40平方公里,河长4.2公里。鹤浦大河,流域面积41.3平方公里,河长5公里。大长溪,流域面积32平方公里,河长3公里。
水库
总蓄水量1.37亿立方米。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20座,其中500万立方米以上6座,1000万立方米以上4座。大塘港水库总库容3135万立方米,溪口水库总库容1250万立方米,仓岙水库总库容1065万立方米,隔溪张水库总库容105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境内有锌、铜、铁、磁铁、褐铁、白钨、铝9个金属矿种,储量不丰。非金属矿有氟石、火山玻璃岩、粘土、石英砂、晶簇石英砂等,矿点23处。花岗岩储量丰富。
海洋资源
水产
象山紧靠大目洋、猫头洋、渔山三大渔场,发展渔业条件优越,系渔业大县。主要水产资源有黄鱼、带鱼、乌贼、鲳鱼、龙头鱼、鳓鱼、虾、蟹、石斑鱼、海鳗、海带、紫菜、泥螺等。
海水化学
每年各有两次盐度升降,5~6月间梅雨,降;9~11月间长江水南下,降;6月后,台湾暖流上,升;11月后海水垂直混合强烈,升。象山港海域,夏季盐度最高为28.13‰,三门湾海域为25.14‰,大目洋为26.5‰~30.8‰。
海盐
象山制盐历史悠久,唐时就利用海水煮盐,北宋设玉泉盐场。新中国成立后,围塘兴建白岩山盐场、大徐盐场、新桥盐场、旦门盐场、昌国盐场和花岙盐场等六大盐场,目前有盐田生产面积978.87公顷。年产量平均6万吨左右,质量名列省市前茅。
潮汐能
潮差冬小夏大,潮位冬低夏高,潮差一般在3米以上。东部浅海,潮流明显呈旋转流,流速存在季节性差异,表层流速最大138厘米/秒。象山港潮流,呈往复流,港口平均100厘米/秒,最大184厘米/秒。石浦港潮流,呈往复流,口门最大流速300厘米/秒。
象山影视城
象山影视城,坐落于浙江象山县大塘港生态旅游区,以灵岩山为大背景,结合了当地的山、岩、洞、水、林等自然景观,该影视城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091亩,主要由大门广场区、村街作坊区、墓府山洞区、庄园湖塘区、店铺城宅区等五大景点区域组成,集影视文化与旅游休闲于一体。
中国渔村
中国渔村坐落在中国四大群众渔港之一的石浦港畔,集全国渔区文化、生活风情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由渔文化民俗街、皇城沙滩、旅居结合的欧美风情小镇,以及石浦渔港、石浦古街、檀头山、渔山岛、渔人码头等组成。
石浦渔港古城
石浦是个有600余年的渔港古城,位于长三角经济中心区的南翼,浙江中部沿海,宁波市象山县南部的石浦港畔,依山面港,陆地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其中沿海岛礁176个。石浦渔港古城的主街,空间封闭连续,台阶高低曲折,封火墙沿巷跨街,层层递进。集江南古镇的古朴灵秀和山城渔港的蜿蜒多变于一体。
松兰山
松兰山滨海旅游度假区就以大海、沙滩为主的景区。
东谷湖
东谷湖
东谷湖位丹城东首,梅溪塔山西麓,北倚同家山脉,青山、亭阁、塔影倒映东谷湖中,湖面掠过阵阵飞雁,景区入口建仿明清门楼,黛瓦粉墙、翘檐飞角。登临高近百米的塔山,文峰塔矗立其上,塔身黛瓦粉墙,塔檐起翘,悬挂风铃,轻盈灵动,内设扶梯,可盘旋登临塔顶。
花岙石林
花岙岛坐落在宁波市象山县南部的三门湾口洋面上。以“仙人锯岩、海上石林”称奇的花岙岛,是世界上三大火山岩原生地貌之一。景区陆地面积有11.12平方公里,其中花岙本岛就有9.83平方公里。由岛上的自然风光、沿岸海蚀地貌、沙滩、人文景观等几个大部分组成。它还具有风光“三绝”:洞幽、滩奇、岩峻,花岙共36岙108洞。花岙旅游资源丰富,有大佛山、海上石林、五色卵石、幽深莫测的洞穴,亭台楼阁岩貌、林海风涛,张苍水抗清兵营遗址。
风门口
风门口海岛森林公园位于宁波市第一大岛南田岛上,是浙江省唯一位于海岛上的省级森林公园。据《浙江通志》记“海中十洲,此为第一,东仙原海中福地”。景区内有烽火台遗址、清坑瀑布、白龙洞、朝阳洞、狮背观日、望海阁、戚氏纪祠、松涛林海、乌龙入海等二十余处景点。
灵岩山风景区
灵岩山风景区位于泗洲头镇中部,海拔388米,可远眺至三门湾,有彩虹飞瀑景区、妙峰骆驼景区、云帆济海景区、灵岩仙境景区和灵佛石窟五大景区。彩虹飞瀑景区有入口门楼、杜鹃坡、龙潭观鱼、彩虹瀑布、迎客石、湖山清晓、丹枫坠露、鸟舌观潮景点;云帆济海景区有大片杨梅林;灵岩仙境景区有千丈岩、石笋、仙人捣臼、金顶、登峰造极、望景台、百步登云、灵云寺、灵岩寺景点。
儒雅古村
儒雅洋村位于西周镇东南青龙山南麓群山环抱的丘陵谷地中,因据交通要道,由千年古驿发展成村,至今仍留有驿站古道及欧阳桥等,唐代已有居民,清中期鼎盛。尚留应家井、象山首座女校、深宅大院、碉楼团房等历史古迹。世居于此的何氏家族发展鼎盛,较为完整地保留下大批传统院落,占地面积56000平方米。[6]
文化场馆
谢才华剪纸艺术馆
位于象山县东陈乡樟岙村五狮山麓的才华剪纸艺术馆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白墙黑瓦、古朴典雅。艺术馆总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馆内收藏了谢才华精心创作的剪纸作品1.2万余幅,占谢才华所有创作二十分之一。2012年6月,才华剪纸艺术馆被授予“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称号。
象山徐福文化博物馆
位于墙头镇。象山蓬莱观因徐福奉秦始皇之命,赴蓬莱岛寻觅长生不老之药,辗转来象隐迹两年的历史遗迹而传。蓬莱观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形态,以道家文化为理念,汇集园林、雕塑、道宗、周易八卦等文化艺术手段,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文化的内涵。
德和根艺美术馆
德和根艺美术馆位于东谷湖旁,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根雕艺术专题博物馆。美术馆主体结构,采用江南四合院园林式格局,高低错落有致、楼台回廊一步一景、古色古香。内设“张德和根雕艺术作品陈列室”、“张德和古旧民间工艺藏品陈列室”及“象山民间艺术精品陈列室”,附设“张德和根艺研究所”、“中国根艺高级培训班”、“学术交流大厅”、“文化休闲茶室”、“工艺礼品商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