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长子许光:81岁路边找人修鞋,患癌提三不,不给子女托人情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16年的冬天,几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专程赶来河南新县。
他们此次前来,正是为了对“两学一做”的先进人物——许光,做一期追访。
说起许光,或许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提及他的父亲,众人一定如雷贯耳,那便是战功赫赫的许世友将军。
到达新县之后,许光的二儿子许道仑亲自接待了大家,当记者提出想去许光同志的故居看一看时,他没有拒绝。
可当记者们沿着小潢河,一路走到许光故居时,众人却非常吃惊。
虽然早就知道,许光是一位十分清廉的共产党员,但大家还是很难想象,一位开国上将的儿子,居然住在这样一个破旧狭小的房子里:
60平米的狭小单元房里,装的大多是上个世纪的家具,厨房和卧室的地面还是粗糙的水泥地,有些家具甚至已经破皮掉漆。
在许光晚年时已罹患癌症,仍没有改善过居住环境,对此许道仑向记者们解释说:
“虽然父亲的物质不富裕,但他留给我的精神财富,才让我受益匪浅!”
许光的住处
作为开国上将许世友长子的许光,为何生活会如此清贫?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贫穷又慷慨
从许光的4个孩子记事起,便只觉得,父亲许光是两袖清风。
即便在别人眼中,许光或许拥有“开国上将之子”这样一个耀眼的光环,但他的子女们,却从不见自己的父亲有何特殊之处。
在女儿许道江记忆中,父亲平时总穿着洗得泛白的军便服,那是许光从海军部队转业后留下来的。
许光于1929年,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乡许家洼(今河南省新县田铺乡河铺村)。
那时候,这里还没有重新划分行政区域,麻城县还属于红军的鄂豫皖根据地。
许光刚出生没多久,根据地被国民党军队占领,作为将领的许世友,只能跟着红军大部队离开,前往川陕地区。
父亲有任务在身上,才3岁年纪的许光,便跟着奶奶和母亲,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从小摸爬滚打的许光,辗转过很多地方,一直到新中国即将成立时,才得以和父亲许世友团聚。
之后许光参军入伍,在北海舰队做到了舰艇长的位置,是我军第一批具有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
许光训练非常刻苦,作战也从不贪生怕死,军队里没有人知道,这么能豁出性命的许光,会是开国上将许世友的长子。
直到1958年,许世友找到大儿子许光,希望他能够接受转业,代替自己回家照顾他年迈生病的奶奶时,军队的战友们才知道,朝夕相处的舰艇长,来历居然这么不平凡。
回乡之后,许光仍穿着那一身海军部队的军便服。
每天出门上班后,许光便是一身破旧的蓝布上衣、洗得发白的“的确良”军裤,手里捏着一盒最便宜的烟,骑着一辆自行车到县里。
后来因为孩子住院的原因,许光没有多余的积蓄,迫于无奈只能卖掉这辆自行车,来交医药费。
自行车卖掉之后,许光甚至只能走路上下班,因为他根本就拿不出多余的钱,再买一辆了。
许光勤俭的生活,从记事起便一直持续到了晚年。
2010年的一个周六上午,已有81岁的许光,因为穿了很久的布鞋坏了,一个人拄着拐杖,来到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老新华书店对面的修鞋摊。
恰巧,时任新县香山湖管理处书记的杨桂枝,也来这里修鞋,于是就见到了这样一幕:
一位瘦高个儿的老人,戴着眼镜,脚穿一双老式的解放鞋,手里还提着一双半旧的千层底布鞋,拄着拐杖正缓缓走来。
杨桂枝初时并不认识许光,但当她看到这位老人家,手里提着一双已经穿破鞋底的布鞋时,依旧感到惊讶无比。
因为她觉得老人即使再穷,也不至于鞋底穿破了,还要来修啊!于是对这位穷苦老人家的怜悯之心,自然又多了几分。
见杨桂枝露出惊讶的神情,许光耐心地解释道:
“这双布鞋是手工做的,人家一针一线缝出来的,穿着舒服,穿的时间还长已经穿习惯了。”
“我这次来是想给鞋加一层底,这样雨天也能穿了。”
修鞋时,许光还与修鞋的老人,唠起了家常,问起了对方今年的生意怎么样, 地里的收成好不好。
修好鞋之后,许光就拿着鞋离开了修鞋摊,一旁的老人转过头,就小声地对杨桂枝炫耀道:
“小姑娘,想必你还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吧?他可是许世友将军的儿子哩!”
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杨桂枝惊愕万分。虽只有一面之缘,却让她铭记一生,受益匪浅。
许光的住处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鞋底穿破还要补、穷苦了一辈子的人,在面对一些事情上,却显得格外的慷慨。
九几年的时候,随着许世友将军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很多游客纷纷慕名来到河南新县,祭拜许世友的将军墓。
新县政府见到游客越来越多,便考虑将许世友将军的故里,发展成为新县的一个旅游景点,给新县增加一部分财政收入。
许光得知后,觉得这确实可以给新县的百姓带来福利,欣喜的同时还主动把自家的故居,无偿捐给了新县政府。
这个房子是他的父亲许世友,曾经居住过的,虽然已在许光名下,但想到可以为百姓增加一份收入,许光便很爽快地给了新县政府。
许光(左一)
其实许光明明可以将房子卖给政府,改善一下自己拮据的生活,但他没有附加任何条件。
在县里上班时,许光曾偶然遇到了一个高个乞丐。
这个人曾经当过兵,但比较喜欢享受,却不怎么愿意干活,所以退伍之后不仅没有好前途,反而穷到做起了乞丐。
许光见到后,专门找到对方,给了他一些钱,过冬时许光还担心他没有钱买棉衣,送去了一套厚厚的棉褥子。
同事们都觉得,许光对这么一个不愿意自食其力的乞丐,有些过分同情了。
但只有许光知道,两人都当过兵,即便不是同期,但也有一份战友情谊,许光实在没办法,眼睁睁看着他被饿死、冻死。
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并不仅仅只是个例,许光多年来都会从个人工资中挤出“结余”,资助红军后代,金额多达10多万元,也有了130多人次。
慈爱又严厉的父亲
在子女教育上,许光也严格按照父亲许世友教育自己的方式来,慈爱的同时不丧失原则。
许道仑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他年少的记忆中,父亲一直都是高大斯文的样子。小的时候许道仑不像其他男孩一样,身子骨很差,经常动不动就会生病。
为了让儿子能强身健体,许光便趁着儿子假期提出了一个办法,他和许道仑做了一笔交易。
让许道仑每日到山上砍柴,自己再以高于市场价一倍的价格买下来,所赚的钱都归许道仑一个人。
许道仑听后非常兴奋,因为当时市面上的柴火一斤五厘钱,但如果事自己亲自上山砍的话,卖给父亲就可以一斤一分。
许世友将军与长子许光、孙子许道仑、孙女许道江、许道海
为了多赚钱,许道仑整个暑假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到山上砍柴,经过一个假期的辛勤劳动,原本瘦弱爱生病的许道仑长出了肌肉,也靠自己的劳动赚到了一笔巨款。
对待儿子尚且慈爱,许光对女儿更是非常的温柔。那时候女儿许道江,每天都要到体育中心打乒乓球,但每天早上许道江还得上学。
为了不耽误学校的课程,两人便商量好,每天早上五点许光便骑车带着许道江到体育中心打球,等七点多时再把她送到学校,这样既能打球,也不会耽误上学。
为了照顾女儿,许光只能起得比许道江更早,在送完女儿上学之后,许光还要赶忙骑车到县里上班,即便很累,许光也从来没有间断过。
在日常生活上,许光对自己的儿女是非常慈爱的,但一旦涉及到原则问题上,许光就会铭记父亲许世友的处事方式,绝不姑息。
因为许光永远记得,一次正值国内边境自卫战,战局非常的紧张,自己三姐当时是空军的一员,但却因为刚结婚在度蜜月,没能及时归队。
他的父亲许世友得知后,大发雷霆,下令空军部队立刻通知三姐,让她在三天之内赶回部队。
三姐收到通知后,一分钟都不敢耽误,火速归队了。
他始终铭记父亲许世友的要求,绝对不能让子女戴着“高干子弟”的高帽子,在原则问题上对待子女非常严格。
许光一共有四个孩子,其中两个儿子都在部队当过兵,他曾专门写信给当时即将退伍的二儿子许道仑,告诉他:
“学习不能放松,但必须要自己真枪实干凭真本事,不要弄虚作假。”
许光与父亲许世友
因此在部队中,两个儿子都不曾利用祖父许世友在军中的影响力,帮助自己提干,反而是在退伍之后顺利转业,成了普通的小职员。
不仅如此,许光还教育自己的子女,绝对不能公器私用,更要学会回报社会。
在许光担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他从来没有用过公家车,接送过自己的子女。
每次大女儿许道江从北京回家,都要坐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即便辛苦许光也没有心软过。
二女儿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明明有机会留在信阳工作,但在父亲许光的劝说下,许道海最终还是选择留在缺人的新县,在自己的教师岗位上发光发热。
与妻相濡以沫
许光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能够安于清贫、能够将子女教育成才,离不开妻子杨定春的支持。
许光和杨定春,是在父亲的介绍下认识的。
那时候杨定春还只是老家小学的一名女教师,许世友在交流之后,觉得这个女孩忠厚老实,能担得起家。
就这样,在父亲的安排下,两人见面了。作为同样温柔谦和的两个人,许光、杨定春两人,很快便被对方吸引了。
两人结婚之后,许光重新回到了部队,妻子杨定春没有随军,而是在老家照顾奶奶和两个孩子。
1958年,许光在父亲许世友的安排下,决心退伍回家,照顾生病在床的奶奶。
杨定春心里清楚,如果丈夫不退伍,之后肯定会有很好的前途。但许光放弃回部队的决定,也没有让杨定春恼怒,反而她很理解自己的丈夫。
两人相濡以沫,一起照顾着几个孩子。尽管家里并不富裕,但能够拥有这样一个为人正直的丈夫,杨定春仍然觉得十分的幸福。
许光和老伴在许世友将军雕像前
在杨定春五十多岁时,她突然患上了严重的肺气肿,一到发作的时候,无法生活自理。
家里请不起保姆,许光就亲力亲为,上班的同时也会挤出时间,照顾好妻子杨定春。
给妻子熬汤、洗衣服、洗澡等各种工作,都是许光一手包揽下来的,杨定春的弟弟来看望姐姐时,看到许光正认真洗着盆里的衣服时,十分感慨。
患癌提出“三不”原则
2012年时,许光在一次检查中,意外查出肺部上方有点问题。
孩子们想给他找个专家看一看,为此女儿许道江,还专门把两名专家请到了新县的家里。
许道江本想着,父亲许光说不准就能被专业医生说服,到大医院进行治疗。
但没想到,许光得知两个专家专程上门来给自己看病,直接拒绝了这个请求,反而对女儿说:
“专家该给老百姓多看病,我这个病在县里看看就算了。”
许光晚年(左)
拗不过许光的犟脾气,专家只能无功而返,但没想到就是这一延误,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等到许光在孩子们日复一日的劝说下,终于同意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时,才发现他已经身患肺癌了。
到医院之后,许光反复和女儿许道江强调:
“这次治病,我们一定得自己掏钱,可不能给县里增加负担啊。”
许道江答应了父亲,为了让许光在医院住得更舒坦一点,女儿许道江便想让许光住在一科病房,居住和饮食条件都更好一点。
但许光却断然拒绝了,表示自己就是普通家庭,花不起那么多钱。
为此许光还专门提出了自己的原则,治病可以,但必须保证三点:
不用进口药、不能做过度治疗、不给子女添麻烦。
在医院里住了20多天后,许光便闹着要回家,女儿许道江劝父亲还是要接受治疗,许光反而说:
“我一把年纪了,也不考虑那么多,我就是想家了,想新县了。”
许道江拗不过父亲,只好同意让他回家,但没想到许光回新县不到一个月,便突发心肌梗塞,连夜从新县赶到武汉治疗,都没能救回来。
在弥留之际,许光一直紧紧握着妻子杨定春的手,仿佛想对她说,没想到自己先走一步,要好好照顾自己和孩子们。
杨定春,则哽咽着对许光道:
“你放心,我一定好好活下去,为了你也为了孩子们!”
结语
一生清贫朴素的许光,平淡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甚至随着时光流逝,或许再没有多少人能够记住他。
开会中的许光
其实许光一点都不平凡,作为我军首批具有本科学历的舰艇长,本有一眼就能望见的大好前程等着他,但最终许光还是热切投身于家乡建设。
回到新县后,许光从未用父亲的光环,为自己谋过半分私,只是默默在县武装部副部长、县人大副主任等岗位上,奉献48个春秋。
任县人武部副部长20年间,许光深深扎根于群众当中,每日走街串巷,了解基层百姓的普通生活。
担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在1987年的特大洪水抢险救灾中,他曾身负重伤,送医后头上缝了十几针,整整昏迷了3天3夜,苏醒后又立即赶到抗洪一线。
身为将门之后,却甘为布衣,这才是作为许世友将军后代,身上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一点。
在许光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无数父老乡亲自发来到现场,给这位“县里最普通的干部”送上花圈,表达深切的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