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巨头“三太子”:3年从营收20亿到倒闭,王中旺的兴衰之路
说起方便面,相信60、70后的人都知道这个响亮牌子:“五谷道场”。
2007年1月20号,消失了10多天的王中旺组织各地经销商,在北京五谷道场公司总部开着一场沉重的会议,在场的人都坐立难安。
五谷道场在北京房山的生产线、厂房和公司总部的部分资产遭到法院查封。
号称是“龙王三太子”的五谷道场,曾经在方便面市场里翻江倒海。
硬是拔掉了康师傅、统一方便面身上的几片龙鳞,为什么如今到了这步田地?
01
故事要从1970年说起,王中旺从小出生在河北省隆尧县莲子镇,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
自幼家贫,所以他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
白手起家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一个没背景、没资金的农村小伙子来说。
他收过破烂,开过小商店,卖过蜂窝煤,一直默默无闻,凭着自己的勤奋攒了一笔钱。
1994年,王中旺的老乡范现国在隆尧成立了华龙集团,生产出了红极一时的“华龙面”。
好吃不贵的华龙面,一上市就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迅速占领了农村市场。
华龙面就像站在了风口上,销量在河北、山西同行业中做到了老大并一路领先。
与此同时,王中旺看着自己的老乡飞黄腾达,深知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想要进入企事业单位求职比登天还难。
1996年,王中旺就拿着自己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攒下的一笔钱,找到范现国决定代理华龙方便面。
范现国可能是看到了王中旺身上的一股拼劲,二个人又是老乡。
当即拍板决定让他做兰州地区的代理经销商。
王中旺深知这是自己难得的翻身机会,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拼命发展事业。
短短3年时间,他就做到了西北地区总代理的位置。王中旺的收入也随之升高。
王中旺当然看到了方便面产业背后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和商机,有了这第一桶金和心里对成功的渴望,王中旺将改写方便面产业的历史。
他觉得不再甘居人后,做一个小小的经销商,他想像范现国一样拥有自己的事业。
这么几年下来,他对方便面行业里面的道道摸得已经差不多了,王中旺决定拉起杆子自己干。
可是当时的方便面市场可是一片红海啊,前有猛虎后有追兵。
康师傅、统一这两个老前辈的地位难以撼动,华龙、白象这些后起之秀也难以追上,这可怎么办呢?
不过,王中旺深知,创业的路上必定会披荆斩棘,成者王侯败者寇,干就完了。
于是,1999年9月,王中旺和自己志同道合的13位合伙人,在华龙集团的隔壁,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
“三太子”寓意就是哪吒闹海,表现出和“老龙王”一较高下的决心。
这一举动,方便面市场从此硝烟四起。
02
王中旺的方便面工厂顶多算是个小作坊,他筹借了170万采购设备,组装了一条方便面生产线,日产3万包。
当时的方便面市场80%的份额被康师傅、统一占据了,除了这两大巨头,还有大大小小一千多家方便面企业。
王中旺用了全部家当做赌注,生产出来的方便面根本就卖不出去,这可怎么办呢?
知难而退从来不是王中旺的性格。
他发现当时市场上有一种既可以干吃又可以泡着吃的“双胞胎”方便面,但很多企业对此不屑一顾。
凭着他多年来战斗在一线,对市场敏锐的感知力让他觉得这就是自己又一个翻身的机会。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说干就干,王中旺开始大批量生产双胞胎方便面,直接借用华龙集团的营销套路,也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套路。
同时给各地经销商推出了进货奖、累计销量奖,加大返利力度。
就这样,三太子的“双胞胎”方便面迅速崛起,王中旺赤手空拳杀出了一条血路。
短短一年的时间,2000年12月,三太子单月销售额就达到了1000多万,年销售额一亿多。
随后,王中旺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方便面的口味和价格,趁势推出“一碗香”品牌,占领中端市场。
华龙集团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三太子”在自己的龙宫里闹腾,范现国跟着做出反应。
只要三太子推出一款新产品,华龙集团就跟着推出一款对应的产品来应对市场竞争。
双方谁都不肯让步,市场就是这样,大浪淘沙,不会给弱者解释的机会。
2002年,三太子集团最辉煌的时候,销售额突破五个亿,王中旺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把一家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做到了方便面行业龙头。
康师傅主动找上门来,出资3亿要和王中旺合作,成立三太子实业有限公司。
差异化这一策略让王中旺尝到了甜头,也为他日后的衰落埋下伏笔,成也萧何败萧何。
03
王中旺在创业的路上一路高歌猛进,再也停不下奔跑的脚步。
华龙集团也不甘示弱,2002年也推出了今麦郎方便面,请明星张卫健代言。
一时间今麦郎火遍大江南北,华龙集团年销超过15亿,产品覆盖30多个城市,1900多个县镇。
2003年,王中旺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去方便面的发源地日本实地考察。
在日本超市里面,他看到了一种国内没有的方便面——“非油炸”。
他当即决定把这种非油炸方便面引入中国市场,做国内的第一人。
可是这个想法,却遭到了康师傅的反对。
当初康师傅的这3亿,可不是这么好拿的。康师傅的本意是想让王中旺和华龙鹬蚌相争,自己坐收渔利。
可现在王中旺想打入中高端市场,和康师傅的初心背道而驰,抢了自己的饭碗,双方僵持不下。
后来王中旺用一碗香的商标,和3个生产基地,换回了康师傅手里面30%的股份,拿回了话语权。
2004年,王中旺成立了五谷道场公司,开始推出这一筹划良久的“杀手锏”。
作为一个新品牌,“非油炸”这个观念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国内,消费者愿不愿意买单还是未知数。
2005年,王中旺投资1.6亿在北京琉璃河建生产基地,同时拿出1.7亿买下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
当陈宝国那句:“我不吃油炸食品,非油炸更健康”的广告语在央视轮播之后,五谷道场家喻户晓。
这一杀手锏让“油炸”这一派的企业措手不及,一时间,五谷道场风靡全国。
随后,王中旺开始迅速扩张。
团队用了短短4个月的时间,就开了38个分公司,80多个办事处,2000多个员工,不计成本的将令,让五谷道场遍地开花。
五谷道场的工厂,来进货的货车每天都排起长龙。
2006年底,在国内方便面行业整体下滑的情况下,五谷道场最好的销售额达到了20亿。
王中旺的企业以2003.27%的成长速度,位居榜首,王中旺也成为明星企业家。
可是,过快的发展速度也不一定是好事。
04
当时,公司内部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
不少高管认为应该先把重心放在产品研发和渠道建设上,可是王中旺坚持认为把自己的营销策略继续实施。
为此,王中旺还开除了五谷道场的常务副总裁和企划总监等。最后,他三顾茅庐请来的军师“任立”也无奈离去。
王中旺继续扩张,从2005年底到2007年初,公司斥资18亿,在北京、吉林、江西、四川、广东等地建设38条生产线。
为了占领市场,五谷道场定价非常低,几乎接近成本价,加上广告费、原料费、推广费等,使五谷道场资金告急。
从07年开始,五谷道场不少生产基地开始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同时公司也背负着银行3亿元的债务。
2007年1月,中旺集团不得不把“不计成本,只计销量”的方针改成“稳健多盈”。
开始调整管理架构,撤销各地分公司,同时大量裁员,进行自救。
然而,已经为时过晚。王中旺陷入资金困局。
截止07年底,上海黄浦法院去北京五谷道场总部,强制执行资产查封,当时,五谷道场的账面上只剩下75块钱的资产。
王中旺曾奉为圭臬的战略,如今却让他遭遇了“滑铁卢”。
2009年,王中旺以1亿元的价格,把五谷道场贱卖给了中粮集团,中粮经营六七年后,还是没把它救活。2016年又把它卖给了下家,价格5000万。
不管怎样,曾经势要拔掉几片龙鳞的“三太子”,还是在方便面市场上书写了一段辉煌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