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不一般,老人说4人要“躲端午”,看看有谁?该怎么躲?
引言
随着夏日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们即将迎来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特别不同,因为假期为三天且不调休,打工人完全可以不用担心调休带来的痛苦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习俗。
除了我们熟知的吃粽子、划龙舟,还有一种叫做“躲端午”的传统习俗。老人们常说,在端午节这天,有4类人需要“躲端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又该如何“躲”呢?端午快到了一定要了解哦。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源远流长,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吃粽子和划龙舟了。粽子,用粽叶包裹糯米,内藏各种馅料,如豆沙、咸肉、蛋黄等,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和丰收。而划龙舟则起源于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汨罗江投江自尽后,人们划船去打捞他的遗体,后来演变成了一种竞赛活动,象征着团结和力量。
除了这些广为人知的习俗,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习俗,比如挂艾草、插菖蒲,这些都有驱邪避瘟的意义。而“躲端午”则是其中一种较为特殊的习俗,它源于对自然和命运的敬畏,以及对健康和平安的祈愿。
老人给我们讲了个故事,古代的渔民和船夫,由于他们的工作与水密切相关,端午节期间江河湖泊中的水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因此他们会选择在这一天休息,避免下水。一些从事危险工作的人员,如矿工、建筑工人等,也会在这一天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或者干脆休息一天,以避免不幸的发生。
那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说法。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因忠诚遭诽谤而被流放。在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划船去打捞他的遗体,后来演变成了龙舟竞渡的习俗。
在古代,五月被认为是恶月、毒月,因为这个季节气候炎热潮湿,适宜毒虫繁殖,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端午节被认为是一年中最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躲端午”的习俗,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驱邪避疫。
从龙的节日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崇拜。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提出,端午节最早源自于百越先民图腾祭,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在祭龙的仪式中,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还有夏日的说法,端午节与夏至时间相邻,因此也有说法认为端午节是起源于夏至节,是古代人们为了祭祀大自然和人文始祖而举行的节庆。在民间,除了屈原外,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的说法。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忠臣,因遭谗言陷害而自刎,其尸体被投入江中,因此有的地方在端午节纪念伍子胥。
至于“躲端午”的说法
“躲端午”这一习俗,起源于古代中国北方的中原地区。在古代,五月被认为是恶月、毒月,因为这个季节气候炎热潮湿,适宜毒虫繁殖,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五月也是农忙时节,人们需要在田间劳作,容易受到自然和意外的伤害。端午节被认为是一年中最不吉利的日子,人们通过“躲”来避免不幸,祈求平安。
各地区对于“躲端午”的说法其实有些不一样,但整体的说法基本类似的。老人说今年,有4人要“躲端午”,到底是哪4人呢?一定要看看有没有你哦!
需要“躲端午”的4类人,分别是谁呢?
1. 出嫁的女人:
在端午节这一天,已婚妇女有返回娘家的传统,这个习俗被称为“归宁”,也就是说“躲端午”要回娘家去躲。她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如粽子、咸鸭蛋等,回到自己成长的地方,与家人共度佳节。这个习俗不仅加强了女儿与娘家的联系,也体现了对她们的保护意义。
在古代,端午节被认为是“恶月恶日”,人们认为已婚女性在这一天回娘家,可以避免将可能的不祥之气带给夫家,同时也是对她们的一种祝福,希望她们能够得到祖先的庇佑,确保她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2. 本命年的人:
本命年,指的是个人出生年份与当年年份相同的情况,按照十二生肖循环,每十二年一个周期。在中国文化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可能会遭遇一些不利的情况,因此需要格外小心。在端午节这一天,逢本命年的人通常会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比如穿着红色衣物,因为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喜庆和吉祥,可以用来辟邪。
这一天尽量避免做出重大决策或参与风险较高的活动,选择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度过,进行一些传统的端午节活动,如包粽子、悬挂艾草等,以此来增强自身运势,祈求平安和吉祥。
3. 小孩子:
端午节期间,由于天气渐热,各种疾病和虫害开始增多,对于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儿童来说,家长会更加注意他们的安全。在这一天,家长可能会让孩子避免参与过于激烈的户外活动,减少到人多的地方去,以避免意外伤害和疾病的传染。
一些家庭会为孩子们准备特制的香囊,内装有驱虫和辟邪功效的中草药,让他们佩戴在身上,以保护他们免受虫害的侵扰。此外,家长也会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孩子们端午节的传统意义,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
4. 今年很不顺的人:
对于那些近期感觉运气不好或者经常遇到不顺心事情的人来说,端午节是他们寻求转变的一个机会。在这一天,他们可能会选择在家中进行一些传统的改运活动,比如进行大扫除,去除旧物,迎接新的正能量。
他们需要参与一些被认为可以带来好运的端午节活动,如编织五彩绳、制作艾草护身符、饮用雄黄酒等。这些活动不仅富有文化意义,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和祈愿。在现代社会,一些人也会选择在这一天进行冥想、瑜伽或其他放松心情的活动,以期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运势的转变。
“躲端午”的习俗这可不是一种迷信说法,它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安全和幸福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在现代社会,这些习俗已经逐渐演变成了富有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家庭和社会活动。
笔者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躲端午”的理解和实践也在逐渐变化。在现代社会,这一习俗更多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与端午节挂艾草、插菖蒲的寓意相似,都是求吉的思想。它也提倡在端午节这一天与家人团聚,享受生活,增进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尽管“躲端午”的原始意义已经逐渐被现代社会所淡化,但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人文关怀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展示,更是一个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的机会。通过节日的庆祝活动,人们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认同感,同时也能够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躲端午”的习俗也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应该适当地放慢脚步,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在端午节这一天,不妨暂时放下工作和烦恼,与家人一起享受一顿丰盛的粽子宴,或者一起观看激动人心的龙舟比赛,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端午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躲端午”这一习俗,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已经逐渐淡化,但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人文关怀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和传承。当然夏季到了,为了安全起见,并非是要躲端午,而是要提醒广大朋友,一定要告诫家人,特别是孩子,夏天的时候不要去河边或者其他水域玩耍,这些地方十分危险,一旦出现溺水现象,那可就麻烦了。
每年国内都有发生孩子溺水的事件,此时正值天气很热,一定要看管好家里的孩子,再三叮嘱不能去河边玩耍,更不能随意下水去玩,以免发生意外。端午节快到了,笔者在这里祝大家,端午节快乐,阖家平安哦。
亲爱的读者,你们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独特的习俗呢?你们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还需要“躲端午”?欢迎分享你们的看法和经验。看看评论区有多少人的家乡会有这种“躲端午”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