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立下的“flag”屹立不倒?
如何让立下的“flag”屹立不倒?
很多人经常爱立Flag,但大多数往往都完不成。究竟怎样才让让立下的Flag屹立不倒?
福格行为模型展现了行为的3个通用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这个模型所依据的原理,向我们展示了这些要素共同发生作用、驱使我们采取行动的过程。
了解了福格行为模型,你就能分析具体行为的产生原因,而不会再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错误的原因(比如性格缺陷或不够自律)。你也可以用这个模型设计出一套能促使自己或他人改变行为的方案。
当动机(motivation)、能力(ability)和提示(prompt)同时出现的时候,行为就会发生。
动机是做出行为的欲望,能力是去做某个行为的执行能力,而提示则是提醒你做出行为的信号。
三要素齐备,行为才能发生
我在早期向别人讲述福格行为模型时,提到它具有普适性,人们往往会有些怀疑。他们觉得,仅有4个字母的模型不可能解释得清楚不同文化中的不同行为。毕竟,行为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怎么能都适用呢?
很多人无法理解自己的网购行为和健身行为有关联。人们认为,健身是一种挑战,因为健身方式有一定的复杂性。他们还认为,如果是那种很容易就能做出改变的行为,比如以前习惯把外套放在栏杆上,现在变成把外套挂到衣橱里,那么它和健身相比必然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差别。
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行为就像是不同款式的自行车,虽然外观不同,核心机制却是一样的。但即便行为的组成要素是一样的,也不代表它们给人的感受、表现形式和行动都是一样的。
此外,令人愉快的行为和有挑战性的行为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有时候就像是独轮车和自行车的区别。人们一开始根本无法看出两类行为之间有什么关联,但对于想要改变行为的人来说,这个概念至关重要。
不过请记住,没有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所有行为挑战,我们需要调整 MAP 这3大要素,并找出不同情况下的最佳组合。通过MAP的强弱度来分析行为时,可以参考下面的原则。
四大原则
1.动机越强,行为就越有可能做到
在动机很强时,人们无须依靠提示就能采取行动,还能做出更困难的行为。比如,母亲为救孩子与熊对抗,某个普通人把别人拖离地铁轨道从而阻止了一场悲剧。当肾上腺素飙升、利害攸关时,再困难的事也能做到。
而动机水平一般时,人们只会去做那些容易做的行为,比如整理办公桌。
2.行为越容易,越有可能成为习惯
如果你正在阅读一本书,而有人想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你会让他看吗?可能会吧。毕竟只是稍动手腕、中断一下阅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很容易完成。
但如果有人想让你大声地朗读整本书给他们听,那你很有可能会拒绝。你需要有极强的动机才会去实施这个行为。
行为越容易,就越有可能变成习惯。不管是我们认为的“好习惯”还是“坏习惯”,这一洞见都适用。
3.动机和能力要像队友一样密切配合
既有动机又有能力,才能让行为落到行动线上方。如果其中一方较弱,那另一方就需要很强才能促进行动,让行为落到行动线上方。
福格行为模型描述的是特定时刻的特定行为。不过这个模型也可以来展示一段时间内行为发生变化的过程:行为1→行为2→行为3。这是该模型的一种扩展用法,十分实用。
对于大多数的行为来说,如果不断重复,就会更容易做到。
4.没有提示,任何行为都不会发生
如果没有得到提示,那么无论你的动机和能力有多么强烈都没用。没有提示,就没有行为。
如果无法改变某个行为要素(如动机),那你可以改变其他要素(能力或提示)。“无法改变绝不是你的错,只是因为你不懂行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