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能看懂我个人简历的都是大神!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郑庄公?嗯,此人很厉害,是个狠人。
能当得起这样盛赞的郑庄公,究竟是何许人也?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郑庄公其人。
1、姬姬复姬姬
郑庄公个人简历上的第一栏是这样写的:
本人郑庄公,姬姓,郑氏,名寤生,是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代国君......
等等,你到底叫啥?
这样的自我介绍真是让人头大。别急,咱一一说起。
我们知道,以前姓和氏是分开的,现在合二为一了。但具体是怎么回事,可能很多人不清楚。
伏羲、神农和黄帝之类古书,称为《三坟》,其中这样写道:“男女媾精,女生为姓。”
也就是说,姓代表的是源于同一个女性始祖,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母系氏族社会。
这就是为啥同姓不通婚了,因为大家都是一个远古的妈生的。
其中常见的姓有“姬、姜、姚、妫、姒、嬴”等,都是含“女”字偏旁的。
黄帝的部落位于姬水附近,因此以姬为姓。
之后黄帝后人承继姬姓,建立周朝,周朝再分封天下,姬姓散播得就比较广了。
那氏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不是从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了嘛,氏就是在某个姓下面的分支,表示源于同一个父姓始祖。
远古的妈实在太远古了,子孙后代越来越多,再不细分一下不都乱了吗?
于是,只好以某个老祖宗分封的国名、地名,或官职为氏,以此区别开来。
所以,咱们的郑庄公,姓姬,和周天子可以说同根同源;以他统治的国名为氏,就叫郑氏。
再比如,秦始皇的个人简介是:嬴姓,赵氏,名政。当时他爹在赵国当人质,他又出生在邯郸,所以称赵氏。
嬴政、赵政、秦政,随便你怎么叫,开心就好......
当然,始皇帝霸气得很,眼下什么都大一统了,你姓和氏也给我乖乖地大一统吧,姓氏渐渐合一,最终不作区分了。
回到郑庄公,为啥取名寤生呢?这里的“寤”应该是同“牾”,倒逆的意思。
庄公的母亲武姜,生他的时候难产,一只脚先出来,痛得哭爹喊娘。
这臭小子,一出生就给我带来痛苦,一定不是啥好兆头,取啥名儿啊,就叫寤生吧。
总之,郑庄公个人简历的第一行就这么定下来了。
2、再爱我一次
父亲姓姬,母亲姓姜,都是远古大姓,郑庄公算是“血统高贵”了。
可偏偏寤生这个名字,让他在一个没有母爱的家庭里度过了36年。
妈是亲妈,可亲妈偏心啊。难产的痛苦深深印在武姜的脑海里,对郑庄公就没什么好脸色。
“看我二儿子叔段多乖,刺溜一下就生出来了,以后我就疼爱他一个,气死你!”
可怜的寤生,有妈的孩子反而像根草。
武姜时常在郑武公耳边吹风,老公啊,叔段好呀,立他为太子吧,么么哒。
幸而郑武公颇有识人的眼光,坚定自己的立场,还是让郑庄公即位了。
你要知道,对一个人的憎恶,不会因为对方默默忍受而消减,憎恶只会滋生更多的憎恶。
庄公忍了,武姜咽不下这口气,一定要让疼爱的二儿子上位。
“寤生!把制地封给你弟弟!”
“妈,不行啊。制地是军事重地,国家门户啊。”
哼,小样,就知道你不答应,我还没点谈判手段吗?
“那就都退一步,封给他京邑吧。”
庄公碍于情面,只好将京邑给了叔段。这京邑比郑国都城还大,叔段仗着城池之利,开始筹划夺权的事,武姜则在都城做内应。
可惜娘儿俩再筹谋,也比不上庄公人心所向。人家是名正言顺的王,叔段无端挑起战事,不是祸国殃民嘛。
最后叔段兵败,逃到了共地,因此史书中也称其为共叔段。
“都是一家人,就因为当年我那可爱的小脚丫先露出来,至于这么恨我吗?”
庄公忍无可忍,发誓“此生不到黄泉,不见武姜。”
一个人,一定是对母爱渴望到了极点,才会在绝望中说出这样的誓言。
可过了一年,郑庄公就后悔了。自己36岁了,人到中年,母亲也老啦,何苦闹到这个境地呢?做儿子的,委屈一点又有什么关系?
啧,关键是我发了毒誓呀,我是一国之君,誓言怎能不遵守,愁啊。
这时,一个有眼力劲的大夫上来献策了:
“傻子,你又没说是哪一个黄泉。挖条地道,一直挖到有泉水的地方,你和武姜在地道相见,不就成了?”
母子得以相见,武姜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妈妈终于再爱寤生一次了。
为了王位兄弟相争,在春秋时期是常有的事。这个公子那个公子,本是同根生,不惜互相残杀。
反观郑庄公,武姜一直讨厌他,弟弟企图推翻他,对作乱的这两人,庄公并没有赶尽杀绝,甚至宽容了事。仅这一点,就让人钦佩。
3、我要当一哥
解决家庭纠纷后,郑庄公彻底放开了手脚。接下来,他的个人简历可谓精彩。
我们先看看,郑庄公的工作背景栏写了些啥。
郑国,基本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处在一个极其尴尬的位置——北方有强晋,南方有蛮楚,西方有东周,东方有宋齐鲁。
加上零零散散的周遭小国,郑国四面被包夹,能艰难求生就不错了。
但我郑庄公是谁?我逆着生下来,我也要逆天改命!
前面啰嗦的姓氏问题,现在派上用场了。郑庄公姓姬,和周天子本是一家,顺理成章在周王朝当起了卿士。
都是一国之君了,谁还愿意入朝当士大夫,看别人脸色?
郑庄公愿意。他特立独行,深知斜杠青年的妙处,多一层身份即多一层方便。
宋国、卫国与郑素有矛盾,曾纠合五国联军围攻郑国。
郑庄公分析了战局,只派兵五百,佯装战败,再结合外交手段,轻松解了围城之危。
听说有个后辈拿破仑擅长以少胜多?嗯?不知比我如何?
庄公深知,郑国要发展,必须先解除宋国的威胁,干脆寻个借口,称宋国没有按时向周朝纳贡,竖起周朝大旗,号召齐鲁伐宋。
继而攻下宋国两座城池,庄公说,我乃正义之师,不稀罕这些,你齐鲁两国自己分吧。
仗义啊!齐鲁感动不已,发誓要和郑国保持长久的同盟关系。
听说还有个小娃娃曹操学我挟天子以令诸侯?嗯?有我高明?
眼看着郑庄公威望越来越高,周天子又不瞎。
周平王东迁后,王朝虽已衰微,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周室余威尚在。
平王蠢蠢欲动,想削弱庄公在朝中的权力,“虢公处理政务好像有两把刷子,要不?”
庄公虎眼一瞪:“不信任我了是咋地?”
“没,没有的事儿,我就随便说说......”
“嗯?”
“您别不信啊,要不,我们交换人质,我儿狐即日送往郑国,以后就是您儿子了。别瞪我了成吗?”
这就是周郑交质的典故由来。
周平王去世后,他的孙子周桓王上台了。
“小小郑国,也配交换人质,威胁天子?今天我就要给我爷出口气!”
周桓王一怒之下削了庄公卿士之位,庄公就抢收了周王朝的麦子,自己给自己发俸禄。
鸡贼啊!
双方最终兵戎相见,此时的庄公历经战阵无数,攻必克,战必胜,毛头小子桓王哪里是对手。
桓王御驾亲征,结果被庄公新发明的“鱼丽”阵打得落花流水,肩头还中了一箭。
差点射杀周天子,这罪名可不小。
但庄公懂得见好就收,当夜派人拎着慰问品去看望桓王。
“赔你一只老母鸡,就这么算了吧!”
败兵之将,何敢言勇,桓王疼得泪眼汪汪,“好!晚上就在我这儿歇吧,一起吃鸡。”
在这之后,周室王威散尽,郑国威名远扬,周边宿敌纷纷求和。
郑庄公在困境之中,以小国树大威,竟能号令其他强国会盟,他豪言道:“我战则必胜,威加上公,于古之方伯如何?”
方伯即诸侯之首,此话一出,开启了春秋争霸的序幕,郑庄公自然成了当之无愧的春秋一哥。
看完点个赞呀!
每天更新好玩的历史,说不定明天更有趣呢?
(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