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的故事(文明探秘19)
原创 lxd34842 东说西说 2024-01-04 04:36 发表于北京。
破釜沉舟的故事出自项羽。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留下了许多英勇传奇的故事,其中“破釜沉舟”无疑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则。这个故事发生在秦朝末年,当时各地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统治。在这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中,涌现出了无数英勇善战的将领,而项羽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项羽,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后人。
项燕是战国末年楚国名将,他有勇有谋,深受楚人爱戴。在公元前224年,秦王政以王翦为将帅,率倾国之军六十万大举攻楚。危亡之际,项燕被任命为楚军主将,准备决一死战。他率领楚军与秦军展开了激战,但最终因兵力悬殊而失败。在兵败之下,项燕选择了自杀。
项燕在历史上被视为一位英勇善战、忠诚爱国的将领,他的事迹和贡献被广泛传颂。他的遭遇和命运也让人们感到惋惜和哀叹,因此许多人对他产生了同情和怜惜之情。
项燕有三个儿子,长子项超、次子项梁、三子项伯,而项羽是项超的儿子,所以项羽是项燕的孙子。
项羽此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自幼便立志要继承项燕遗志,推翻暴秦,恢复夕日楚国的荣光。
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楚军渡过漳河,准备与秦军展开决战。
在渡河之后,项羽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烧毁营房,只带三日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则亡的决心。他深知,此战关乎楚国的生死存亡,也关乎自己一生的荣辱。因此,他必须激发出将士们最大的勇气和斗志。
项羽的这一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楚军将士们明白,此战已无退路可言,唯有奋勇杀敌,方能求得一线生机。于是,在项羽的带领下,楚军如同猛虎下山般扑向秦军。经过九次激战,楚军终于大败秦军主力,赢得了这场逐鹿中原的关键胜利。
这一史诗载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如下: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翻译一下:
项羽杀了主将宋义,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立即派遣当阳君和蒲将军带领两万人马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一开始只取得一些小胜,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于是就率领全军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凿沉,把锅碗全部砸碎,把军营全部烧毁,每个人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不胜利就全部死亡。
项羽的部队抵达前线后,就包围了王离所部秦军,经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兵为诸侯军中最强大的。在城下的有十余支救钜鹿的诸侯军,没有人敢于派兵支援。到楚军攻击秦军时,诸将都作壁上观。项羽全军无不以一当十,士兵们都杀声震天,作战十分英勇,诸侯见了,人人胆寒,战栗不已。击败秦军以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破釜沉舟的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了勇气、决心和毅力的象征。它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只有敢于斩断后路、勇往直前的人,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破釜沉舟不仅是一种战术策略,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在我们追求梦想、面对挑战的过程中,不妨学习项羽那份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当我们下定决心、全力以赴时,不再瞻前顾后,向前奋勇拼杀,或许就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即使失败了,也不留遗憾。
让我们以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一个著名对联结束本文: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