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全球极危物种黄唇鱼在惠东人工繁育通过验收
视频加载中...
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唇鱼在惠州成功实现人工繁育,成为国内首次实现人工调控条件下多次自然产卵。日前,“2022年度黄唇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现场验收会在位于惠东港口的广东省鳇鲸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举行。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黄唇鱼“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人工繁殖许可证”的企业,其黄唇鱼实现人工繁育的成果通过了专家组验收。
验收会上展示了黄唇鱼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观察系列图片。
“黄唇鱼鱼卵快要出来的时候,跟鸡蛋破膜出来一样。”鳇鲸公司高级工程师颜阔秋指着黄唇鱼繁育画面说。在鳇鲸公司的育苗厂房,整齐摆放着一排排养殖水箱。随着现场验收会举行,水池中正在游动黄唇鱼“宝宝”首次公开亮相。据介绍,经过28天的精心照顾,这批鱼“宝宝”已经成长至约1.8厘米。
黄唇鱼“宝宝”首次公开亮相。图片来源:惠东融媒微信公众号
验收会期间,由广东省水产研究学会组织并邀请有关专家成立专家组来到现场考察,并对项目进行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相关工作汇报,审阅了项目过程资料、数据,通过现场勘察和测量黄唇鱼幼苗,并进行质询解答。经过质询和讨论后,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提供的验收材料完整,数据翔实,符合黄唇鱼人工繁育研究的项目验收标准。
黄唇鱼“宝宝”首次公开亮相。图片来源:惠东融媒微信公众号
评审会当天,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徐鹏指出:“实现黄唇鱼的人工繁殖,应该说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重大的突破,难能可贵。”
黄唇鱼“宝宝”首次公开亮相。图片来源:惠东融媒微信公众号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吴灶和在会议上,对鳇鲸公司团队精确细致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观察记录给予充分肯定。据悉,此次也是国内首个完整的黄唇鱼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观察图片系列得以曝光,填补了此领域的长久以来的研究空白,团队也将陆续发表相关课题的学术文章。
专家组现场勘察和测量黄唇鱼幼苗。
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认为,黄唇鱼突破人工繁育瓶颈后,研究机构可以实现批量繁育黄唇鱼苗,通过增殖放流进行保护,特别是作为一种旗舰性的鱼类,这对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鳇鲸公司目前已获得黄唇鱼受精卵75.3万粒,仔鱼43.8万尾。“未来我们将着重与院校机构就黄唇鱼的环境维生系统构建、精准营养与健康、自然繁殖、生物安全与疾病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展开合作,一同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保育工作持续奉献力量。”鳇鲸公司高级工程师颜阔秋说。
延伸阅读
黄唇鱼胶“贵如黄金”
公开资料显示,黄唇鱼(学名:Bahaba taipingensis)是石首鱼科、黄唇鱼属鱼类。体长、侧扁,尾柄细长、吻突出,头部被圆鳞、体被银元般栉鳞。成鱼一般体长100~150厘米,体重15~30千克,大者重达100千克,长1.8米。主要分布于广东珠江口海域、浙江杭州湾舟山海域、福建闽江口泉州湾海域等江河出口海域,是我国的特有鱼种。
黄唇鱼。(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由于沿海各地捕捞强度加剧和栖息生境退化,黄唇鱼资源量急剧下降,罕见踪迹,已濒临灭绝。1988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相继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CR)、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项目等,2021年2月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值得一提的是,黄唇鱼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全身均可入药。其鱼胶是全球顶级的花胶之王,素有“贵如黄金”之说,克价比黄金还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