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乐坛,唯有捧红了一众天后级歌手的她堪当“音乐教母”
台湾乐坛盛产“音乐教父”,从左宏元、翁清溪、刘家昌到罗大佑、李宗盛、小虫,甚至梁弘志、李子恒、陈志远,无一不是硕果累累、声名远播的优秀音乐人。
歌手中,也有两代“情歌教父”张洪量、周传雄,以及张雨生与“R&B教父”陶喆。
但“音乐教母”在华语乐坛似乎是个稀罕物。
很多人把中岛美雪称为华语乐坛的“音乐教母”,毕竟她的作品给到了太多天王天后级歌手称雄乐坛的机会。
其实,这有些厚此薄彼,不说紧跟主旋律的大家谷建芬,港乐的林敏怡、台湾乐坛的陈小霞与黄韵玲,都是担得起“音乐教母”称呼的杰出音乐人。
此处就不说“小清新教母”陈绮贞、“独立音乐教母”魏如萱和有着“陈老师”之称的陈珊妮了。
当然,还有一位“音乐教母”,她就是被称为“台湾民歌之母”的陶晓清女士,考虑到陶女士只是传播台湾校园民歌,自身并不参与音乐创作,这与“教父”“教母”教书育人的作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如果在台湾乐坛找一位对标刘家昌、左宏元的“音乐教母”,除了次量级的陈小霞,也许只能是她了。
没错,她就是既能写作编剧又能出版制作的全能文艺娱乐人——琼瑶。
有人吐槽,琼瑶不会唱歌,也不会作曲编曲,她只是为她的小说改编影视剧写了自认为符合意境的歌词,凑巧让一些唱着这些歌曲的歌手红了而已,又何以堪当“音乐教母”呢?
如果你能想到琼瑶剧在台湾娱乐圈的影响力与TVB剧在港圈的影响力是相当的,而唱着琼瑶填词歌曲的男女歌手们从此歌坛封王封后,那承认琼瑶优秀也不再是难事了。
下面依照时间先后顺序列举几位因琼瑶从寂寂无名到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歌手,来为琼瑶在台湾乐坛的地位佐证。
1969年,16岁的邓丽君唱着电视剧《晶晶》的同名主题曲在台湾乐坛打响名气,但此时和此后一段时间,台湾乐坛是属于姚苏蓉和尤雅的时代。
虽然邓丽君唱的《四个愿望》、《谁来爱我》等歌曲让人眼前一亮,但这些日本歌汉化歌曲还是少了些新鲜感。
1972年,琼瑶将4年前写成的小说《彩云飞》交给李行导演改编成电影并与搭档左宏元合作创作主题曲《彩云飞》、《我怎能离开你》和插曲《千言万语》。
《彩云飞》的演唱,琼瑶把它交给了好友刘家昌的弟子尤雅,而另外两首歌,左宏元推荐了弟子邓丽君,虽然已经小有名气,但琼瑶认为19岁的少不经事的邓丽君唱不出两首歌里的“滚滚红尘”,但左宏元要求琼瑶相信自己一次。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歌曲《千言万语》成了邓丽君真正意义上第一首代表作,邓丽君红成了现象级并成功签约日本宝丽金。
而被邓丽君声音征服的琼瑶也把她当做自己影视剧歌曲的代言人,先后让她演唱了《我俩在一起》、《追随彩虹》、《魂牵梦也系》(凤飞飞首唱)等歌曲。
1973年,邓丽君去往日本发展,而琼瑶小说改编剧正源源不断被各大导演们轮番搬上大银幕。
1971年,一名叫林茜的18岁的姑娘演唱着歌曲《初见一日》开始其歌手生涯,同年她被海山唱片制作人张宗荣更名为凤飞飞。
作为海山唱片的元老,左宏元也很喜欢凤飞飞,在弟子邓丽君去日本后把她当做力捧对象。
而凤飞飞自1973年开始就确立了自己唱歌与主持双向发展的道路。
1974、1975,凤飞飞先后凭借歌曲《碧城故事》、《巧合》和《枫叶情》成功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歌坛头部歌星的位置。
相对于邓丽君,凤飞飞更早得到国语小调时代“四大宗师”左宏元、翁清溪、刘家昌和骆明道的共同青睐。
1976年,琼瑶小说《我是一片云》被导演陈鸿烈拍成电影并请来“二秦一林”主演,琼瑶毫不犹豫地为该剧创作了同名主题曲。
琼瑶想让邓丽君来演唱主题曲,但她人远在日本,于是左宏元推荐了凤飞飞。
琼瑶阿姨的性格,很多人都知道,是有点说一不二甚至略显霸道的,可左宏元告诉琼瑶:你要试着改变,等你听了她的歌,你就会迷上她。
这首歌彻底奠定了凤飞飞在当时台湾歌坛第一女歌手的地位,该同名专辑大卖20万张,获得歌林唱片颁发的金唱片。
更重要的是,在顾嘉辉、黄霑和罗文的港乐“铁三角”之前,台湾乐坛形成了左宏元、琼瑶和凤飞飞的经典铁三角组合。
《月朦胧,鸟朦胧》、《寄语多情人》、《奔向彩虹》、《一颗红豆》、《雁儿在林梢》、《金盏花》,琼瑶与左宏元,成就了一个更好的“帽子天后”。
现在提到江蕾的名字,可能很多歌迷已经很陌生了,虽然她只在乐坛活跃了不到五年时间,但江蕾的甜美形象还有她首唱的两首歌曲《烟雨斜阳》和《在水一方》直到今天依旧被传唱。
歌曲《在水一方》是琼瑶1975年完工小说《在水一方》同年改编同名电影的主题曲,由林家庆作曲、琼瑶填词,江蕾与高凌风同时首唱。
除了《在水一方》,琼瑶还将《昨夜梦中相诉》和《请你静静听我》两首歌交给了江蕾演唱。
1974年,当邓丽君在日本开始大红大紫时,另一位走邓丽君路线的19岁的年轻歌手演唱日本旋律歌曲《真情》成为歌林唱片的希望之星,她在第二年演唱琼瑶填词的歌曲《一帘幽梦》彻底走红,成为与邓丽君、凤飞飞、甄妮齐名的天后歌手,她就是“番茄姑娘”萧丽珠。
与邓丽君、凤飞飞相比,萧丽珠演唱的琼瑶影视剧歌曲一点也不比她二位少,《诗意》、《处处闻啼鸟》、《处处鸟啼处处闻》、《梦向何处寻》、《彩霞满天》、《朵朵彩霞》,“番茄姑娘”也是琼瑶阿姨的心头好。
70年代,琼瑶主要与左宏元和刘家昌两位大师合作,也间接与海山和歌林两家老牌唱片公司合作,依照歌林唱片的惯有传统,它发行的大红歌曲,基本上公司的当红男女歌手都能拿来翻唱,所以刘文正与高凌风两大当红男歌手都演唱过琼瑶作品。
此处特别提一下高凌风,他的代表作《女朋友》、《大眼睛》、《燃烧吧,火鸟》和《野菊花》,都是琼瑶填词后他本人首唱。
进入80年代以后,琼瑶小说更是被大量改编成影视剧,成为几代人的回忆,《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烟雨蒙蒙》、《海鸥飞处彩云飞》是收视率极高的连续剧。
《婉君》、《哑妻》、《青青河边草》、《梅花三弄》系列、《新月格格》、《还珠格格》系列、《情深深雨蒙蒙》等电视剧,更是在90年代和新千年后在收视率上掀起一番又一番的新高。
琼瑶填词作品,不仅成就了上华唱片、飞碟唱片和飞碟唱片的一众实力派歌手,比如潘越云、李碧华、姜育恒、钟镇涛、蔡幸娟、叶欢、许茹芸、动力火车等,也让某薇、林心如、古巨基成为红极一时的两栖艺人。
此处特别点出两位天后级歌手的名字,她们先后成为“唱琼瑶剧最多的歌手”,其中一位是“常胜天后”高胜美,另一位是“情歌传唱天后”李翊君,她们来自上华唱片,因为左宏元的关系结缘琼瑶,从而在华语乐坛大红大紫。
1985年,16岁的高胜美因为甜美的长相和声音被上格唱片相中并签约。
一开始,高胜美走的是模仿邓丽君的路线,针对的市场主要在新马泰地区。
因为与邓丽君近乎如出一辙的声音,高胜美很快在东南亚地区走红,两三年的时间里,高胜美的专辑在亚太地区卖出了几百万张,这成为上格唱片在市场上立足并细分出华星唱片的经济基础,所以,外界也因为高胜美对上格和华星唱片的巨大贡献封其为“上华之母”。
1989年,琼瑶将其1968年作品《彩云飞》和1972年作品《海鸥飞处》揉合,改编成40集长篇电视剧《海鸥飞处彩云飞》,除了将《我是一片云》、《彩云飞》、《娜奴娃情歌》等歌曲老歌新唱外,并联合好友左宏元赶制新歌《彩云伴海鸥》,交给高胜美来演唱,高胜美也就此走红内地,成为两岸三地一名炙手可热的当红女歌手。
除了高胜美最有代表性的歌曲《千年等一回》,她的原唱代表作《青青河边草》、《六个梦》、《望夫崖》、《天若有情》、《无语问苍天》等,均出自琼瑶之手。
1987年,新成立的华星唱片,签约的第一名歌手,是时年18岁的李翊君,同年她演唱歌曲《萍聚》,一曲成名。
1990年,因为琼瑶与上华唱片良好的合作关系,琼瑶新剧《婉君》播出,其同名主题曲自然落到了上华系歌手身上,公司也把扬名立万的机会给到了李翊君。
当“一个女孩名叫婉君,她的故事耐人追寻”的旋律响起时,很多70、80可能记不住李翊君的名字,但一定忘不了《婉君》这首歌。
虽然一直处于歌红人不红的状态,但李翊君确实是演唱琼瑶剧歌曲的一把好手。
《雪珂》和由歌曲《沙漠寂寞》改编的歌曲《雨蝶》,你可以忘了李翊君,但你忘不了这两首歌的旋律响起时对整部电视剧的气氛烘托和艺术加持。
相对于港乐,台湾乐坛的歌手们比较纯粹,一名歌手想更好证明自己,一种方式是自己能写能唱,比如齐秦、童安格、郑智化等;一种是音乐人们赏识,比如陈淑桦、辛晓琪、孟庭苇等;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与琼瑶这个大IP捆绑。
从邓丽君到李翊君,虽然琼瑶剧歌曲太拘泥于情情爱爱,虽然有人抨击琼瑶剧有时过于狗血,但没有她,很多大家熟知的歌手或许将籍籍无名。
说琼瑶是台湾乐坛的“音乐教母”,是实至名归还是夸大其词呢,欢迎朋友们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