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的坎坷命运与孝庄太后和孝康章皇后的影响使其并未迫害兄弟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清朝的皇权更迭延续了前朝历代的血腥和残酷,从努尔哈赤到咸丰皇帝,按照“子承父业”原则传承皇位的过程中,几乎每一次都证明了“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千古真理。
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登基以后,因为在康熙朝晚期的“九子夺嫡”事件,而展开了对昔日和自己争夺皇位之皇室兄弟的大肆清算;就连乾隆皇帝这个被康熙皇帝隔代认定皇储身份,雍正继位之初就确定为皇位继承人的幸运帝王,登基以后也对仅剩的两位皇室兄弟予以了不同程度的打压。
可是,同样是皇位传承,同样是竞争激烈,同样具备挑战和威胁皇权能力,康熙皇帝的诸位皇室兄弟除了早夭的皇子,几乎每个皇子均得以善终。
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年仅6岁登基,24岁便早早驾崩,除去其生育功能不成熟的时间,留给顺治皇帝生育子嗣的时间并不多。但就在如此紧张的时间内,顺治皇帝还是“殚精竭虑”地为大清皇室开枝散叶,努力奋战。
《清史稿·列传六·诸王五》记载:“世祖八子:孝康章皇后生圣祖,孝献皇后董鄂氏生荣亲王,宁悫妃董鄂氏生裕宪亲王福全,庶妃巴氏生牛钮,庶妃陈氏生恭亲王常宁,庶妃唐氏生奇授,庶妃钮氏生纯靖亲王隆禧,庶妃穆克图氏生永幹。牛钮、奇授、永幹皆殇,无封。”
爱新觉罗·福临
由此能够看出,除了5位公主以外,顺治皇帝共生育了8位皇子,分别为: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皇三子(康熙皇帝)、皇四子荣亲王、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其中,皇长子牛钮、皇四子荣亲王、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干早夭。
也就是说,能够顺顺当当活到康熙八年,康熙皇帝亲政、掌握朝政大权和绝对生杀大权以后的,只有皇次子福全、皇五子常宁和皇七子隆禧。
再来看下这三位“大命得以活到成年”的三位皇子的命运,《清史稿·列传六·诸王五》分别记载了这三位皇子的最终结局。
爱新觉罗·福全:“裕宪亲王福全,世祖第二子。康熙六年,封。”“四十二年,福全有疾,上再临视。巡塞外,闻福全疾笃,命诸皇子还京师。福全薨,即日还跸。临丧,摘缨,哭至柩前奠酒,恸不已。”
爱新觉罗·常宁:“恭亲王常宁,世祖第五子。康熙十年,封。四十二年,薨。上方巡幸塞外,命诸皇子经理其丧,赐银万,内务府郎中皂保监修坟茔,立碑,遣官致祭。上还京师,临其丧。”
爱新觉罗·玄烨
爱新觉罗·隆禧:“纯靖亲王隆禧,世祖第七子。康熙十三年,封。”“十八年七月,隆禧疾笃,上亲临视,为召医。是日再临视,日加申,薨,上痛悼,辍朝三日。太皇太后欲临其丧,上力谏乃止。上复欲临奠,太皇太后亦谕止之,留太皇太后宫中。越日,上临奠,命发帑修茔,加祭,予谥。”
也就是说,康熙皇帝这三位兄弟都是自然状态下的“患病而亡”,并没有受到康熙皇帝的迫害和清算。而且,这三位皇子在病逝以后,康熙皇帝都至少一次“临其丧”。长兄福全病逝后,康熙皇帝更是“哭至柩前奠酒,恸不已”。
由此可见,康熙皇帝非但没有对这三位昔日皇位的潜在竞争者予以清算和打压,反而在康熙皇帝继位初期,都予以了“亲王”爵位的晋封,纵观满清一朝,对于皇室兄弟如此顾念、如此兄弟情深的,仅有康熙皇帝一位。
那么,这种在清朝时期的“唯一特例”,到底因何出现呢?
原因有三:
1、康熙皇帝的坎坷命运,让其对亲情倍加珍视
按照《清史稿》的记载,康熙皇帝出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而顺治皇帝驾崩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其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驾崩于康熙二年(1663年)。也就是说,康熙皇帝8岁丧父、10岁丧母,是一个身世甚为悲凉的皇帝。
布木布泰
康熙皇帝继位以后,好在还有其祖母孝庄太后、嫡母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疼爱和照顾,多少能够弥补年幼君主对于父母之爱的缺失。
但其悲惨的身世,让康熙皇帝倍加珍视家庭亲情,对于自己唯一的兄长,同年出生的爱新觉罗·福全,更是有着相互依托的“同病相怜”感觉;而对于年龄较小的常宁和隆禧,更是倍加疼爱,不舍责备。
2、康熙朝前期,康熙皇帝的主要威胁并不是来自皇室兄弟
康熙皇帝8岁继位之时,福全也是8岁的年龄,常宁则是5岁,而隆禧更是只有2岁的幼儿。在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率领一干布库将权臣鳌拜除掉之前,康熙皇权所面对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于鳌拜所代表的“相权”,而不是来自于尚未成年、甚至连“政治斗争”、“皇权”为何物的皇室兄弟。
康熙八年(1669年),时年16岁的康熙皇帝将权臣鳌拜除掉以后,完成了真正意义上对朝政大权的绝对掌握,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亲政。也就是说,此时的康熙皇帝成为了大清王朝绝对的“一把手”,三位皇室兄弟只有听命服从的份,根本没有反抗的实力。
所以,福全等人对于清圣祖皇权的绝对服从和尊重,对清圣祖皇权形不成任何威胁的状态,也让康熙皇帝找不到理由打压他们。
爱新觉罗·福全
纵观满清一朝,除了在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期间,爱新觉罗·福全因“坐失事机”和“擅率师内徙”;爱新觉罗·常宁因“击败噶尔丹不穷追”等必须论罪的罪行受到了康熙皇帝“罢议政,罚俸三年”的同等轻度处罚外,绝无刻意打压和清算举动。
3、孝庄太后、孝惠章皇后对康熙皇帝的重大影响
康熙皇帝生母孝康章皇后虽然早逝,但孝庄太后和孝惠章皇后对康熙皇帝脾气秉性和亲情观念的养成,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清实录·圣祖实录》记载了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太后病危,康熙皇帝亲赴天坛,祈祷上苍的祝文:“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
孝庄太后崩逝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而孝惠章皇后则崩逝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而康熙皇帝三位皇室兄弟中,爱新觉罗·福全乃系薨逝最晚者,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六月二十六日。
也就是说,孝庄太后和孝惠章皇后为三位皇子“保驾护航”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