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到底该怎么读?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近日,某权威媒体新闻主播在播报安徽六安的相关新闻时,将六安读作[liù ān],瞬间引来万千网友的关注。不少当地网友更是直言,没想到新闻主持人也有读错地名的时候,这六安的读音明明就是[lù ān]。
一时间,六安到底该怎么读,成了网友们争议的焦点。争论声中,有网友发现这已经不是六安因读音问题第一次上热搜了。早在2016年,某新闻主持人就因将六安读作[liù ān],惹得不少网友前来较真儿,最终这位主持人不得不晒出了商务印书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六”字的标注,其中赫然记录着“六”只有[liù]一种读音,才算让此事告一段落。
可惜,六安再次走红后,网友们突然发现当年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在该主持人提供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六的读音确实是[liù],但是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之前,六的读音却一直有[liù]与[lù]两个读音,而在安徽六安的官方信息中,六安也一直被称作[lù ān]。一些安徽当地的媒体甚至还曾专门在报道中提出:“经省政府同意,六安保留了[lù]旧音。”
如此一来,六安的读音似乎陷入了一场罗生门,愈发引得公众争论不休。那么,新晋网红六安的正确读音,究竟是什么呢?
01六地平安的传说
说来六安读音争议刚刚在网上掀起讨论狂潮时,一些网友曾评论道:六安都可以读成[lù ān],那是不是湖南也可以读成[fu nan]?
这句话在网上虽然流传甚广,但拿湖南的读音对比六安却有些不恰当。因为湖南读成[fu nan]纯属普通话不标准,但六安读成[lù ān]却有其历史依据。
“六”字读作[lù]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四千多年前的上古时期,华夏部落的大首领,号称“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为了治理洪水,带着部落从山东迁徙到淮河流域一个叫做“六”的地方。皋陶后来经历了尧、舜、禹三个时代,因辅佐大禹理政有功,被大禹选定为继承人,可惜还没继位便去世了。
皋陶去世后,大禹感念他的功德,将皋陶安葬在六安,因此六安又别称皋城。
这段上古神话用《史记》中的话来说,就是“皋陶卒,葬之于六。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
这里出现的“六”字是古国名,读作[lù],意思是水边的陆地。由此看来,数千年前“六”字就已经存在[lù]的古音了。
不过,六安真正作为地名出现在史册上,还得从西汉武帝时期说起。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淮南王刘安与衡山王刘赐谋反失败,被迫自尽。汉武帝就以衡山国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的首字,组成“六安”一词,读作[lù ān],其中的“六”与“陆”是通假字,意思是“六(陆)地平安,永不反叛”。衡山国从此便改叫六安国。
自此后,六安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便一直以[lù ān]的名称出现在世人眼中。到了现代,《新华字典》与《现代汉语词典》或许是出于“名从主人”的考虑,在早期的版本中也保留了[lù ān]的读音。
02文白异同的读音
那么,这是否说明六安的正确读音就是[lù ān]呢?
当然不是。六安读作[lù ān],其实只是江淮官话方言的一种体现。在六安当地,人们无论是表达地名“六安”,还是说数字“六”,都将六读作[lù]。这无疑说明六安中的“六”读作[lù]并不是因为地名而产生的特殊读音。那么,如果数字“六”[liù]在词典里没有特殊标注出[lù]的读音,作为地名的六安也不应该进行特殊处理。
既然如此,为何早期版本的词典中,专门为六安标注了[lù ān]的读音呢?
这就要从普通话古今演变的规律讲起。据《中原音韵》记载,中古通摄合口三等入声字到了近代有两种读音,一种读入鱼模韵,一种读入尤侯韵。现代普通话继承了这个读音规律,拿六安来说,当它读作[lù ān]时是入鱼模韵的文读音,而读[liù ān]时则是入尤侯韵的白读音。
在很长一段时间,普通话都存在着文白异读的情况,这或许也间接导致词典中收录了两种读音。然而,随着时间的演变,文读音渐渐式微,白读音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规范语言,“六安”一词在如今词典中的标注也就成了[liù ān]。
说到这里,有些网友们可能本着不杠一下算我输的想法,气势十足地发出灵魂拷问:照这么说,国内许多城市都可以有两种读音呀,比如上海可以叫[sang hei],杭州可以叫[ang jiu],为什么这些城市的读音都是普通话,唯独六安特殊呢?
事实上,像六安这样保留古音的城市还真不少。与六安同处安徽的蚌埠,其中的蚌就读作[bèng],此外还有台州中的“台”读作[tāi]、丽水中的“丽读作[lí],蔚县中的“蔚”读作[yù],甚至就连与六安息息相关的名人皋陶,他的名字也读作[gāo yáo],而不是[gāo táo]。
虽然在标准普通话里,不读这些古音也不能算错。但这丝丝古音中所体现出“为一地留一音”的人文古韵,却是满满都是文脉传承的力量。
参考资料:《史记》、刘祥柏《“六安”地名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