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 聊城市>冠县 北馆陶镇
北馆陶镇位于冠县西北隅,两省三县(市)交界处,东与清水镇相邻、西与河北省馆陶县隔漳卫相望,南靠万善乡、东古城镇,北接临清市烟店镇。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3334公顷,辖56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
镇驻地北馆陶故城始建于隋大业二年(606年),曾是历代县城所在地。这座千年古城,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
“龟背”城的传说。传说隋文帝杨坚的一位公主和驸马,在京城游手好闲,欺压百姓。杨坚将其逐出京城,贬至贫穷荒凉的今鲁西陶山脚下任南馆陶县令,随行的公主被封为陶山公主,永不许回京。后因水灾、战乱,县城化为一片瓦砾。606年,县址北迁15公里重建新城,名为北馆陶。但建城前严令城内修建“十字”街,路口皆呈“丁字”型,被称为“断头街”,意为断其财路以示警戒。南北城门可直通,但东西城门错开建,暗喻永绝西归长安之路。建城时陶山公主要求构筑成中间高、四周低的“龟背”型县城,一是可居高西眺,寄思亲之情;二是预防水患。1990年代初,城内仍保持千余年来的街道原貌,被称为“龟背顶”的城中心丁字街口,仍比四周高出4米多。1995年,小城镇建设中拓宽了城内主要街道,拆除了位居城中心丁字街口的菩萨堂,开通了东西大街。虽然在施工中把龟背之土推去了2米多,但现在站到“十字”街头仍能看出原来的龟背形状。
旧时古城内庙宇甚多,有关帝庙、文庙、城隍庙、菩萨堂、火神庙、马王庙等。其中以关帝庙和文庙为最。
关帝庙遗址位于北馆陶城内老西街与老南北街交汇处。关帝庙始建于明代,庙中关公塑像等毁于1950年代初期,古庙被毁于1958年。关帝庙占地300余平方米,由前古棚、大殿、后殿三部分组成,青砖青瓦、起脊飞檐,虽建筑面积不大,但仍呈古朴高大,庄严恢弘之气势。前古棚属跨街式建筑,四根粗大红柱分列街道两侧,上有覆盖整个街面的起脊飞檐式顶棚,下部南、北、西三方无遮拦,车马行人畅通无阻。前古棚是焚香祭拜者的集散处。由前古棚向东踏三层石阶即可进入备有八扇镂空雕花门的大殿,幔帐两边的神殿上塑有关公夜读春秋的座像,关平抱剑、周仓持青龙偃月刀侍立两旁,赤兔马立于一侧。塑像逼真传神,令人赞叹。大殿左右墙壁上绘有《三国演义》中描述的“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等故事,图画五彩缤纷,栩栩如生,有破壁而出之势。绕过神坛登三层石阶即可走进后殿。殿内设有铁铸关公坐像,最为珍贵的是关公头上戴着一顶由黄金薄片制成的战盔,金光闪闪,耀人眼目。在抗战争期,战盔被盗,民众愤怒,聚众冲进伪政府要求伪县长迅速查找破案。伪县长被逼无奈抓来赌徒、大烟鬼拷打逼供,无果。只好重新铸了一顶铁盔为关公戴上。
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城内外百姓都到庙中焚香膜拜、乞求平安。传说每当有冤情的穷苦百姓进庙上香,叩拜关帝,申报冤情,请求主持公道后,到夜深人静之时,庙内就传来铁链的“哗啦”作响声及神灵的拍案斥责声。关帝显灵为民伸冤的传说遂不胫而走,更引来四方百姓前来上香。关帝庙保持香火鼎盛,经年不衰。
文庙遗址位于城内东南角,占地3000余平方米。整座庙宇青砖红柱,双层飞檐,琉璃瓦顶,四面回廊,外设汉白玉护栏环绕庙台。庙内塑有孔子及众弟子像。院内青砖甬道,两侧苍松翠柏,碑碣林立,东南角城墙上建有一处魁星阁,后被日军重修城墙时拆除。传说庙内有两大奇观:一是透亮碑,二是琉璃井。琉璃井口宽丈二,围有护栏,井水清澈甘洌,水平面奇高,弯腰双手可掬。该井底与3公里外的肖城东北城角上的狐仙洞相通,由狐仙洞口驱进两只鸭子,几个时辰后能从琉璃井浮出。该庙在日伪军占领时期被日军毁去神像,改建成纺织加工厂。抗战胜利后一度为学校。1950年代末,拆除孔庙大殿,划归供销社,建成棉站。
萧城遗址在冠县县城西北18公里处。该城占地169万平方米,呈正方形,城墙长各1250米,均系土筑,四门分居东西南北正中,四门均为“扭头门”,城墙外为平地,没有护城河。此城西北3公里即为北馆陶故城。据《山东通志》《馆陶县志》记载,此城为萧城。萧城为古时屯兵打仗之城堡。今萧城遗址北有王屯、宗屯、胡屯、耿屯等村庄,出西门3公里即为隋朝古运河,城河之间有东沟塞村、孙沟塞村、沟塞村、西沟塞村等村庄。
当地民间流传该城为北宋时期辽主萧银宗所建。传说萧银宗率兵至此,命令每个士兵自聊城护城河取一头盔土筑起了这座城,又令士兵抖尽战靴内存土筑成了点将台。足见时萧银宗兵多将广。今萧城一带还流传着北宋杨家将和辽国萧太后的故事。当年萧太后率千军万马驻此城屯兵储粮南犯,直逼京师。宋朝皇帝急令杨家将出征迎敌,在萧城西南约30公里处(今河北大名金滩镇)排兵布阵,血战金沙滩,宋军失利,杨四郎在此被辽国招为附马。至今当地仍有老人诉说,当年在月色下登上萧城向西南方向望去,隐约可见一条大道伸向远方,那就是四郎探母的大道。肖城城南有召村、召村铺和杨召等村,人们传说那是杨家招兵的地方,在西南约20公里的田马园、胡马园等村庄则是养马放牧的地方。
1960年代,遗址中出土的明朝隆庆年间山西按察司杨师震墓志铭,也证实了萧城。萧城遗址保存较为完好,现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城墙连为一体,现存上宽8米,下宽13米,最高处13米,坚固如初。其南门扭头门墙体保存基本完整,城内有两处点将台,其中一处尚存,东西16.5米,南北15米,高4.8米。据此不远有饮马池若干处,另外还有箭楼、饮水井、万人坑等遗址。专家们评价“萧城遗址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长城以南,首屈一指”。
北馆陶镇有著名的“特色三宝”:面塑、粉皮、圆铃枣。其中又以面塑最为有名。“朗庄面塑”在当地俗称“面老虎”,据村碑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郎姓兄弟从山西迁民至此,立村为“郎庄”。传说后因“郎”字与“狼”同音,主凶,有巧手村民便用面粉捏制“面老虎”来克制“狼”字,以求平安。经后人发展完善,成为历史悠久的民间手工艺制品,现被有关专家称为“中国一绝”。郎庄老艺人制作的面塑品种有花果、禽兽、人物、吉祥物、贡品等八大系列200多个。其着色以红、黄、绿三大原色为主,以钴蓝、白粉点缀其间,造成冷暖色反差强烈的鲜明对比。其造型奇特夸张、朴实大方,并具有久放数年不干裂、不虫蚀、不变形之特点。半浮雕式的面塑成品色彩鲜艳夺目、绚丽多姿、动态逼真,给人以艺术享受。曾在国家旅游局、轻工业部、商业部联合举办的“中国旅游精品展”上荣获“天马金奖”,在“山东省第二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