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一尊雕像,被发现于萨尔贡二世宫殿入口
这是一张拍摄的关于公元前710年至前705年间,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新亚述帝国统治时期的一尊雕像的照片。
照片中的雕像发现于中东伊拉克北部的一个村庄,即霍尔萨巴德,这里在古代也称杜尔-沙鲁金,其在摩苏尔东北15公里处,是亚述萨尔贡二世时期的亚述首都。
这尊雕像被发现于萨尔贡二世宫殿入口的两侧,其一共有两尊,照片中的雕像位于殿门口的右侧。
雕像是有着人面、牛身、背上长有双翼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一种守护神的形象,古代亚述人相信其能够阻止邪恶的侵袭。
雕像以石膏为材质雕刻而成,高度为4.42米,长度为4.47米,重量达1.6万千克左右。
1842年,法国考古学家保罗·埃米尔·博塔在获得奥斯曼帝国苏丹的特许权的情况下,在对霍尔萨巴德遗址进行发掘时,首次发现了这两尊雕像。
霍尔萨巴德遗址古称杜尔·沙鲁金,是萨尔贡二世后期新建的一座亚述首都,但这座古城遗址在当时与库云吉克遗址不同,其被掩埋于土丘之下,但并不太深,因此发掘工作进行的很顺利。
博塔率领的考古团队很快便发掘出了大量浮雕以及建筑遗迹,可是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防护,导致突然接触空气的文物遭到大量破坏。
当时,博塔还是法国驻奥斯曼帝国的领事,因此他并不能专心的进行抢救性的发掘以减少损失。
此后不久,法国考古团队的发掘工作受到奥斯曼帝国内部官员的质疑,他们认为博塔等人的发掘背后的目的并不单纯,发掘工作不得不于1843年10月暂时停止。
回到欧洲的博塔将这一重大考古发现的消息报告给了法国政府,这也引起了欧洲许多团体和个人的兴趣,其中艺术家尤金·弗兰丁和一些团体组织为博塔筹集了足够的资金,以支持其重返奥斯曼帝国进行发掘。
1844年,博塔用筹集的资金向奥斯曼帝国购买了霍尔萨巴德村庄的土地,其雇佣了当地村民和一些工人进行辅助发掘运输工作。
到当年的10月份,博塔已经初步发掘探索了大量建筑点,其相信这里便是在考古界流传已久的亚述帝国首都尼尼微的遗址。
实际上,在不久之后英国考古学家莱亚德在库云吉克的发掘推翻了博塔的论断,而这里在进一步发掘后被证实是萨尔贡二世时期的亚述帝国另一座首都,即杜尔·沙鲁金。
博塔和他的团队将发现的大量浮雕、雕塑首先通过陆路运输送到摩苏尔,然后使用木筏通过河流运输到波斯湾的巴士拉,之后再将大量文物通过船只运至法国巴黎。
1847年,这批文物被运至巴黎,这在欧洲立即引发了轰动,众多对考古有着兴趣的个人和组织前往奥斯曼帝国,欧洲人对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的探索热潮迅速兴起。
其中,亨利·克莱斯维克·罗林森爵士便是其中的一个著名人士,他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军官、政治家和东方学家,其也被称为亚述学之父。
1847年之前,罗林森爵士被任命为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半岛的政治代理人,此后不久他又长期定居巴格达,并致力于对楔形文字的研究。
他曾随奥斯汀·亨利·莱亚德参加对尼尼微的考古发掘,也曾对博塔在霍尔萨巴德遗址的考古发现进行参观。
1849年,罗林森休假返回英国。
1850年,罗林森爵士代表大英博物馆从博塔团队运至巴黎的霍尔萨巴德遗址中的众多浮雕和雕像中购买了照片中这尊巨大的人面牛身背生双翼的雕像。
此后,这尊雕像一直被陈列在大英博物馆中东展厅展览,其中雕像上有一处特殊的铭文,内容为“塞纳基里布”,其也被翻译为“西拿基立”。
西拿基立是亚述帝国萨尔贡王朝的第二任国王,他的父亲便是开创了萨尔贡王朝的萨尔贡二世。
霍尔萨巴德古城遗址呈矩形布局,长1.7586千米,宽1.635千米,封闭区域的面积为3平方公里,其中城墙两侧有157座塔楼,四方有七座城门,核心城区中包括神庙和王宫。
其中包括供奉纳布、沙玛什、辛神、阿达德、宁伽尔、尼努尔塔的神庙,一座金字形神塔。
宫殿建筑群主要位于城市北侧的城墙处,宫殿入口处有一个坡道和大门,其一侧是城市的保护神拉马苏的雕像,大门两侧为在当时整体重达40吨的翼牛舍杜雕像(包括底座部分)。
1852年,新的法国驻奥斯曼帝国领事维克多·普雷斯对这处遗址进行了再次发掘。
1855年,其将发掘出文物通过200多个木箱分四艘木船运输出海。
这批货物遭到了海盗的袭击,最终只有28个木箱安全到达法国,其他全部沉入海底。
这处遗址发掘出的大多数文物由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收藏,另外一部分被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收藏。
·以史为鉴,读史有感,欢迎交流!
参考资料:
史密斯于1983年所著,“大英博物馆的亚述雕像,从撒曼以色三世到西拿基立”。
加德于1936年著作,“亚述的石头:亚述雕像的现存遗迹,它们的恢复和最初被发现的地点”(第110页)。
巴赫拉尼、泽内普·塞利克·扎伊纳布、埃德姆·埃尔德姆于2011年编著,“争夺过去:奥斯曼帝国考古事迹,1753年-19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