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袭人,真的是个阴谋家,遭宝玉讨厌吗?
我是“评说天下善留心间”,侧重于历史文化垂类,喜欢的可以关注我。你的关注是我的动力源泉,我会更加努力创作出更好文章作品的。谢谢!
《红楼梦》中袭人的判词在“又副册”第二位,第一位是晴雯。
袭人的判词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很多人都认为袭人是个阴谋家,偷偷地打小报告,陷害了晴雯。宝玉在晴雯被王夫人撵出园子后,质问袭人“为何咱们平常说的体己话,上面都知道了”时,袭人嗫喏无语,致使宝玉怀疑是她捣鬼,气晴雯“强过她的头去”,暗中使绊子。
还有后来袭人无故被宝玉来了个“窝心脚”,血都咳出来了,袭人“心下凉了半截”。结合几点佐证,认为宝玉袭人暗生嫌隙,不再像“初试云雨情”时那般和美了。
个人认为这些都是过度解读所造成的的,与曹公的初衷背道而驰。
首先,曹雪芹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弘扬闺阁少女的美丽。
不但是她们容貌美,更是心灵美,不是只会女工,她们一样可以拥有才华,将古来有之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啪啪打脸,同样可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借用宝玉的话就是“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其次,在整个《红楼梦》回目中,曹雪芹多次用“贤袭人”为题,可见曹公对她的喜爱。
有人会说这是曹公一贯使用的春秋笔法,反讽笔法,个人认为不可取。章节回目是一章一节的点睛之笔,基本思想应该都应该凝练在回目中,没必要隐晦,暗写。如果是这样的话,回目就是虚写,是否有点“文不对题”的嫌疑?即使曹公再用高明手法,也有点矫枉过正,骑驴找马的感觉,那还不把我们这些看书的人给累死,可能自己都绕糊涂了。
另外,还有“俏平儿”,“慧紫鹃”,“慈姨妈”,“呆霸王”,“冷郎君”,“俏丫鬟”,“憨湘云”等等,依照每一段文章,都是与回目相对应的,都应该是点题正写。
它不是推理,玄幻小说,脑筋急转弯。与写作的基本原理相悖。
在整部书中,似乎很难找到袭人的缺点,当然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先入为主,岂不知“心中有鬼,看谁都是鬼”吗?
袭人的妙处,论证的有很多了,不再赘述。
单从袭人的判词就很说明问题,“温柔和顺”,“似桂如兰”,这些字眼拆开来,都是形容女子美好的上佳词汇。曹公不吝惜好字眼,都堆砌到袭人身上,还不能说明袭人之“贤”吗?
况且,书中交代的袭人是真的贤惠,知书识礼,规劝宝玉上进,自从和宝玉有了云雨情后,她也把自己当做宝玉的姨娘伺妾一般管理怡红院,但是她不张扬,不强势,低眉顺眼,甘愿自己受点委屈,也要保全宝玉甚至怡红院乃至老太太,太太的周全。
另外,另两句判词“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中,也是实写:这样一个女子,嫁给蒋玉涵是他一辈子修来的福气,祖坟都冒青烟了,而宝玉再怎么好,却没有这个缘分,抛开身世,就是宝玉根本就“配不上”袭人。
如果判词也是虚写,那真就无话可说了!
其三,在晴雯被撵的事件中,其实是晴雯自己作死,碍不着袭人“进谗言”。晴雯再强势,再厉害,是抢不过袭人的头去的,袭人不稀罕,况且她和宝玉有过云雨了,这可是袭人自尊自大的资本。
晴雯可没有。可以说晴雯是洁身自爱,清高自赏,可晴雯在将死之时也后悔“早知如此,何必担这样一个虚名”,大抵意思就是后悔没有早早放下尊严,也同宝玉云雨来的实际。
她们两个在老太太和太太心中虽然都默许将来要给宝玉填房的,但是趋向程度不同。老太太趋向晴雯,却不知晴雯的底细,弱点过于明显,只是模样俊俏,肖黛玉,若是管家理事,她的炭火脾气,骄傲自大,得理不饶人则是致命的。太太是趋向于袭人的,袭人能向太太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宝玉搬出园子,就是在为所有人考虑,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哪儿找去?
袭人吃“窝心脚”,实在是宝玉无心之失,过分解读了,就认为宝玉是故意的,说明两人已经有了隔阂。包括深入人心的87版电视剧中,袭人被踢后,虽然宝玉也是床榻前伺汤奉药,总体来说宝玉对袭人的态度也是急转直下,远不似以前那般温存,有情有义了。
有误导之嫌。
所以,宝玉与袭人始终没有任何龃龉,嫌隙,始终知心且相亲。
宝玉一世愚顽,需要袭人这样的“没嘴儿葫芦”提醒做人,做事,上进,即使宝玉一万个不乐意,却没有当面给袭人过脸色和难堪,同样的话,宝钗说了,被宝玉抢白的无地自容。
更显曹公笔法凌厉,该着男人当家做主的,却让这个女人管理的井井有条;该当男人有求学上进思想的,却让女人更丰富。这个可以反衬!
更所以,书中人物有人格缺陷的,人性弱点的,死的死,亡的亡,流落的流落,只有袭人得以善终。
美,至此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