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钉子户”郭冬临,究竟为何偷偷离开春晚?
说起郭冬临,大家应该不陌生。
毕竟他可是被称为“春晚钉子户”,且拥有二十多部喜剧节目登上春晚的知名喜剧人。
然而,正是这样风光无限的他,居然在2017年因为一场小品走向了下坡路。
可谓成也小品,败也小品!
那场小品名叫《取钱》,里面的诈骗犯配音是一口河南腔调。
饥渴的营销号便抓住这个漏洞不放,捏造出郭冬临在节目里说“十个河南,九个骗”这样的台词。以“地域黑”“地域歧视”为借口攻击他。
正因这场巨大的闹剧,郭冬临淡出了观众们的视野。
粉丝们不禁疑问:难道他真的决定放弃、改行了吗?
01
时至今日,虽说再没看见郭冬临新出的小品喜剧,却常常看见他自己更新的小视频。
哪怕他淡出观众的视野,也未曾停止过自己的追求,给观众带来了不少有价值的作品。
比如偶尔说说冷笑话:小熊出去剪指甲,哎,回来以后,变成了小能;
那些说自己帅到没朋友,酷到没朋友的人,其实啊,是真的没朋友……
又通俗地讲了讲人生哲理:做人,要像水壶一样,屁股都烧红了,还有心情吹口哨呢;
幸福是什么,有人回答幸福是有,有车有房,有钱有权,其实幸福是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
他不仅仍旧以乐观的姿态面对生活,还发挥着余力,治愈他人、开导粉丝。
大概正因如此,才导致他在开通小视频账号没多久后,粉丝便破了千、百万。
若说,是坚韧且积极的郭冬临吸引了看客,那么留住粉丝的一定是他的亲和力:
之前刷了刷郭冬临的微博,发现他更新博客的频率并不慢,早晚也不一定。
其中有一篇博客是他在上午发的,有几个粉丝跟他问好,他不厌其烦地一个个亲切回复:早上好。
其实,他从很早开始便是如此。
在他因为春晚喜剧作品《有事您说话》出名之后,打过一辆出租车。到了目的地,司机竟然让他直接下车,对方因为崇拜而不肯收他的钱。
可是郭冬临并没有因此而占人便宜,反而硬塞给人家20元,感谢他对自己的认可。
如果换做别人得到了这样巨大的成就,兴许早就变得不可一世。甚至,有些人再也受不了跌入谷底的感觉,无法和仰仗自己的人平等交流。
细细想来,郭冬临之所以遇挫而不倒、亲和力长存,大概是因为他儿时的那些宝贵经历。
02
1966年,郭冬临出生在一个文艺世家,父亲是快书演员,母亲是琴书演员,他还有两个哥哥,日子富足又和美。
怎奈好景不长,因为他伯父的一些原因,导致他的父母都成了无业游民。
一开始,他们一家主要靠父亲进厂打工维持生计。
日子过得十分拧巴,喝稀饭都没几粒米。
有一次,父亲为了讨孩子们高兴就从厂里偷了一些白糖。
结果,还是被厂里的人给发现了,就算他接受被扣工资,可还是没能留住这份工作。
父亲没办法,只好换工作,于是他就去给人家拉货、拉车。
可谁知祸不单行,父亲在拉车时摔断了腿。
一时间,由于医药费带来巨大的压力,加上他又因伤无法工作,给这个家带来了雪上加霜的打击。
生活所迫,在郭冬临仅仅五岁时,就不得不陪着母亲来到外地卖艺挣钱。
当时因为没钱坐火车,他们母子俩还是靠坐煤车才抵达了目的地。
大冷天里,母亲为了给郭冬临取暖,竟把他埋在煤堆里。
到了外地后,他便和母亲搭配着卖艺,母亲累了他就替上。
小小年纪,明白了生活的不易,也瞧见了世间的种种苦难。
据说,在郭冬临九岁那年的一天,母亲实在是唱不动了便要求他来为观众表演。
可是郭冬临也累坏了,又因为观众们起哄,母亲只好带着他一分钱也没挣就离开。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无奈,一回回的强撑,磨砺了他的意志。
他在逆境里,学会了坚强;在苦难里,学会了乐观。
曾经的苦不堪言,造就了今天无懈可击的他。
即使再次遭遇挫折,他也不停止追随原本的意愿,再度从欢乐中为观众讲述道理。
如此乐观的他,哪怕没了名气,仍可获得掌声。
03
不可否认,在郭冬临的童年里,苦不堪言的日子占据了大半。
但好在,他的父母亲终有一日又找回了合适的工作。
一家人的生活,终于回到正轨。
家中不再贫穷后,郭冬临走上了读书的路。
前几年生活的艰苦,让他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于是他一路发奋努力,最终成功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
这一切都为他成为“春晚钉子户”埋好了伏笔。
只不过,命运似乎一点也不怜惜他,让他的日子波澜起伏,挫折不断。
在他的成名之作《有事您说话》进入大众的视野之前,他在一次彩排前遭遇了车祸。
他还被确诊为脑震荡,带病的他本就身体不舒服,情绪也更加脆弱。
可他还是选择坚持练习,笑嘻嘻地彩排小品。
到正式登台演出时,良好地发挥搭配优质的剧情,让他从此一炮而红、家喻户晓。
虽然这一路走来有诸多不易,但好在他的努力终究得到了回馈。
这一切都值得。
被生活打磨的他,刚强而积极;
经酸甜苦辣的他,知人间疾苦。
就算他遭人唾骂淡出喜剧行业,也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扭头放弃;
哪怕他在观众眼里是名人,也没有“包袱”而是亲和地与粉丝互道早安。
正是这样的郭冬临,即使落魄也值得喜欢,也配得上被尊敬。
愿他将会拥有更多精彩的作品,再次呈现给大众。
作者简介:一盐,学习不止,一个不断踏入新领域的女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