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指的是哪位皇帝?为什么能够成功?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统一北方,建立曹魏政权的一大政治智慧的体现。将“天子的权利架空”,并能通过皇帝的口吻将天下诸侯平定,这既可以减少自己的政治阻力,又能为自己打败对手提供“口实”。
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形势
中国历史上分裂的事时间远远少于统一的时间,正因如此,中国历史文化才能够很好地保留并得到发扬,这与中国历来就是一个统一强大的帝国有直接关系,东汉末年至隋唐帝国的建立,在这几百年的时间中,除了西晋的短暂统一之外,大部分时间中国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天下混战。
图片来自网络
而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之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则是曹魏政权,曹魏政权的建立除了曹操本人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不仅仅因为文韬武略,也与他长期坚持的战略政策有关,即“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挟天子后,很快就收服了河南地(洛阳盆地)和关中(陕西),长安在关中,洛阳在河南,是东汉帝国的西京和东都,影响力最大的地方,作为嫁妆加盟了曹操集团。曹操抢先控制了夹在他和当时最强大诸侯袁绍之间的河内郡,应该就是河内郡最著名的家族就是河内司马氏帮助的结果。
图片来自网络
曹操出仕的第一个职位就是司马家的大佬司马防举荐的,司马家既是河内地头蛇,也是中央大佬,后来司马炎建立西晋,追封八辈祖宗,全部是高官,司马家族上百年积累的实力和影响力可想而知。司马防的二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懿,司马懿在赤壁之战那年才出仕,也没有什么功劳,然而曹魏建立后,司马懿的地位蹿升得非常快,曹丕征伐孙权,就是司马懿留守许昌处理军政要务。
二、曹操为什么能够成功的挟持天子
第一,经过了多年的血腥斗争,中央官吏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了,胳膊拧不过大腿,批判的武器斗不过武器的批判,每一次中央政府内讧,中央官吏都受到沉重的打击,争权夺利的心思大大的消退了,他们能够比较安分的和曹操合作;第二,何进董卓王允相继惨死,敢挟天子的诸侯少了很多,各路诸侯不愿意和曹操争夺这个超高风险的项目了;第三,曹操的实力还算强大,具备逐鹿中原的可能,大家团结在一起,成功的机会还是蛮大的。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挟天子也有代价的,一大堆大佬涌进曹操集团,稀释了曹操的股权;第二,天子名义上的地位高曹操一头,所以关二爷就声称【降汉不降曹】,关二爷不是跟着曹操混,而是跟着汉献帝混,关二爷不是曹操的小弟,而是曹操的同事,像关二爷这样加入曹操集团的不在少数,更加稀释了曹操的股权。
所以,曹操晚年,不再忙于东征西讨,而是处理内部事务,加强集权,否则曹操死了,遗产可能就被大家瓜分了,这是为谁辛苦为谁甜呢?就算是曹操晚年一通操作猛如虎,也改变不了曹操集团是股份制企业的本质,曹魏最后被司马家族和平演变了。
三、“天子”的境遇
中国的皇帝之位从来就不是好坐的,既有民间的“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之说法,又有宋顺帝“愿此后生生世世不复在帝王家”之哀怨。可见由于皇权的独特性,皇帝职业从来都应属于“高危行业”,东汉末年的皇帝刘协即使如此尴尬的境地。
图片来自网络
汉献帝刘协是汉灵帝的第二个儿子,其母为王美人,面容姣好,出身于名门大家之后,但由于灵帝的中宫之主是何皇后,史上有名的悍妇,王美人将年幼的刘协生出后不久就被何皇后毒死,从此失去母亲的刘协就生养在其祖母董太后宫中,后东汉政局不稳,军阀董卓进京废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公元234年,刘协逝世,终年54岁,死后被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
刘协一生经历坎坷,刚出生不久就丧母,后未成年又丧父,此后宫中大乱,宦官犯上。割据军阀势力并起。直接威胁着东汉政权的稳定,董卓进京之后又被立为皇帝,此时刘协刚刚九岁,刘协虽贵为天子,但也不得不仰人鼻息苟且活着,自己的宠妃董贵人、伏皇后等要么被绞杀,要么就被幽闭致死,甚至祸及族人。
图片来自网络
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义与影响
“挟天子以令诸侯”事实上它并不是曹操的发明,在中国先秦既已有之,三国时期袁绍号称自己出身“四世三公”,血统高贵,但却缺乏谋略。袁绍身边的著名谋士就曾提出过“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这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眼光,其实也是一种军事战略的投资,与之相比的曹操则更显出其城府与智慧,他接受毛玠的建议“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通过“天子”的命令,来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样既可以减少阻力,又可以凭借自身实力逐渐成长,可以师出有名。在这一过程中,曹操减少了很多损失,并且逐渐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并通过“官渡之战”,一举扬名天下,基本统一中国北方,也为此后的西晋统一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