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悍将张发奎:曾领导多位元帅,只可惜先跟汪精卫再投蒋介石
张发奎是何许人也,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已经非常陌生了,但是要知道1955年新中国授衔的元帅和大将中有很多都是张发奎麾下。只可惜这样一位老资格的前辈却在关键时候遇人不淑明珠暗投,在国民党的队伍里兜兜转转最终寓居香港。
年少多兜鍪
张发奎是广东始兴人,年少多有侠气,对于张发奎来说成为一名军人则是他一生的宿命。张发奎在1912年进入广东陆军小学学习军事课程,而这个广东陆军小学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黄埔陆军小学,黄埔二字的含金量不言而喻。张发奎在军校学习的时候便展现出了作为一名职业将领的天赋,一篇《吴起将兵与士卒同甘苦论》技惊四座,展现出了他独具个人特点的带兵方式和军事理想。
1922年张发奎成为了孙中山警卫团中第三营营长,而这一年恰逢军阀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先生迫于形势在警卫团的掩护下只能出逃。作为第三营营长的张发奎则利用有限兵力和陈炯明一方周旋斗争,对于张发奎这块硬骨头,对方甚至找出了当年张发奎在军校时候的老师劝降,但是张发奎依然不为所动。1923年孙中山先生重回广州,张发奎带兵积极响应,为国民革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6年张发奎已经成为了北伐军的第十二师师长,他带领部队和叶挺带领的独立团对当时的大军阀吴佩孚发起攻击,在著名的汀泗桥战役中,张发奎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和兄弟部队一起将不可一世的吴佩孚击败,张发奎也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军界新星。
选择有时候很重要
张发奎在北伐战争中风头正盛,但是月满则亏,人生的太平在这一次选择中开始失衡。
1927年4月宁汉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分道扬镳,二人分别在武汉和南京成立一套政府。而张发奎则是站在了汪精卫的一方,也正是这次选择耗尽了他之前积累的好运气。张发奎选择了汪精卫但是他对于汪精卫坚持的打击红色势力这一要求并不热心,相反的他还收容了当年跟自己关系很好地张云逸和后来威震华夏的叶帅等人。所以虽然张发奎在关键的历史时刻站错了队伍,但是在客观上也是他在危急存亡的时候为中国革命保存了火种。
对于张发奎来说,是不是红色势力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蒋介石作对。1930年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爆发,张发奎趁机联合桂系李宗仁支持冯玉祥、阎锡山对蒋作战,想要把蒋介石彻底拉下马。然而眼看蒋介石独木难支的时候,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入关。可以说在当时的中国军阀势力中,东北军的装备最好,综合作战实力最强。
东北军的加入使得战局形势急转,蒋介石重新占据战场主动权。张发奎也无法继续抵抗,只能归顺,而他所部被陈诚改编为第二路军第4师。1931年张发奎率部围剿鄂豫皖红军,任鄂豫皖三省边区“绥靖”副司令,此时已经失势的张发奎依然已经成为了蒋介石用来消耗红军的工具。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张发奎自感到属于自己的时代即将落幕,而在这个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一直以军人自居的张发奎主动请缨北上抗日。对于张发奎的请求广州政府虽然同意但是却根本不给他军费资助,无奈之下张发奎只能带兵不动,眼看着山河沦陷。
1939年汪精卫投降日军,这一消息对于张发奎来说打击巨大。张发奎虽然信任汪精卫但是不肯和他一起成为汉奸,于是尽管他与蒋介石不和,为了国家前途他还是带领部队投奔了蒋介石,只求能够驱除倭寇,光复中华。
蒋介石考虑到全国统一抗战已成定局,西南地区桂系势力盘根错节,李宗盛和白崇禧一向听调不听宣,在众多将领中能够协调好西南地区势力的非张发奎莫属。于是蒋介石任命张发奎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负责两广军事。同年冬,他成功指挥了第一次粤北会战并获得胜利。在任职广西期间,张发奎相继收复了南宁、龙州、钦州等地区,为稳定西南战场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了1944年,面对日军的进攻,张发奎的部队在广西地区进行了艰苦的抵抗。虽然桂林、柳州、南宁最终失陷,但张发奎的部队撤退至百色,并在后来继续参与抗战。在张发奎的坚持下终于迎来了日本侵略者的投降,而他也作为第四战区长官接受十万日本军队的投降,一雪前耻。
张发奎将军虽然走上了另外的道路,但是他在最危急的时候保全了革命火种,在抗日战争中不屈不挠,为了民族和国家斗争到底。究其一生虽有遗憾但却不失为光明磊落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