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是在哪里(古代的雁门关指的是现在哪个省的城市)
雁门关在什么地方?
雁门关在山西代县,县城北部、恒山山脉、句注山(即雁门山)上。
其次,各朝代都在同一个地方吗?只是一个关口还是一个区域,
这个说起来就复杂了,正所谓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雁门”最早只是一座山的名字,也就是雁门山。雁门山这个名字出现得极早,起码在战国时就有了,因为《山海经》中就有非常多次的记载。
而雁门山的位置,《山海经》也有确切的记载,《山海经·海内西经》中说:“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高柳在哪里呢?就是今天山西省阳高县,所以最早的雁门山,其实应该是在阳高县以北的。和现在所说的代县,差得太远太远了。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卷,赵国局部,我们可以看到雁门山是在高柳北部的,我们今天所谓的雁门山就是图中的句注山。
赵武灵王时,通过胡服骑射,赵国成为天下强国,武灵王率军大破林胡、匈奴诸部,拓地千里,北至大漠,西及河套,武灵王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立雁门、云中、九原三郡。其中雁门郡之得名,显然是因为雁门山。
所以,雁门既是山名,也是一个郡的名称。到后来秦灭赵国,赵幽缪王赵迁投降,而他弟弟赵嘉则撤退到代地,坚持反抗,史称代王。两年后,秦军击败代军,在高柳俘虏赵嘉,秦始皇遂置代郡,以高柳为郡治。雁门郡于是与雁门山脱离。
无论战国还是秦汉,雁门郡都属于边郡,紧靠着匈奴,所以这里是和匈奴交战的第一线,李牧就曾“常居代、雁门”,在 这里和匈奴交战,曾经一战消灭匈奴大军十余万,破林胡,降东胡,匈奴十余岁不敢近赵边城。
李广也曾为雁门郡太守,和匈奴交战,以力战而为名。汉武帝时,卫、霍出塞击匈奴,也常以雁门为前进基地。秦、西汉时的雁门郡,郡治在善无,也就是今天山西省朔州市的右玉县。
秦、西汉时的雁门郡。
到东汉时,一则由于南匈奴内附,二则因为边地人口减少,已经不足以再维持郡的建制,因此到东汉末年,曹操曾经干脆就把五原、朔方、定襄、云中四郡全部合并,成立了一个新的新兴郡,可见当时北方边境之凋敝。
雁门郡虽然没有被撤并,但到曹丕时,却把它的治所南移,越过句注山,放到了广武,也就是今天山西省代县附近。——这是雁门郡第一次跨越句注山
三国时的雁门郡。我们前面说过,早在秦始皇统一时,雁门郡就和雁门山脱离了关系。
到现在已经过了四百多年了,雁门郡终于把它的首府放到了句注山下,句注山开始和雁门二字联系上了。
不久,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原板荡。这时鲜卑拓跋部的拓跋猗卢率部向南迁徙,向并州刺史刘琨请求句注山以北(即陉北)的土地。
刘琨为了拉拢拓跋部一起抵抗刘渊,就把句注山以北的土地送给了拓跋部。
从此之后,胡汉之间,就以句注山为界了,于是这里就成为了兵家要地。
战国、秦、汉、三国时,只有雁门山、雁门郡,但从来没有雁门关的记载,雁门关之设,应该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十六国时代,五胡旋兴旋灭,城头变幻大王旗,最终是由拓跋部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我们知道北魏有一件大事,就是魏孝文帝的迁都汉化。
他假装南征,率领文武百官走到了洛阳,然后逼迫大家迁都于此,并宣布了汉化措施。
但在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他的太子是留在旧都平城(也就是今天大同)的,太子不愿意汉化,就派兵把关,截断陉岭南北交通,割据陉北。陉岭就是句注山,既然派兵把关,那这个关当然就是陉岭上的关。而以地势而言,那就只能是雁门关。
雁门关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也恰巧是此时,魏明元帝视察代北,史书记载:“(帝)幸代,至雁门关,望祀恒岳”,也就是说,明元帝在雁门关遥祀北岳恒山。
我们知道,雁门山是远在北方的,为什么这里要叫雁门关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紧靠着雁门郡的郡治,关因郡而得名,因此就叫雁门关了。
当时光再度流逝,人们已经不记得雁门二字的来由了,他们只是在古书上看见有雁门山,却不知道这山究竟位于何处。
于是想当然以为雁门关附近的山就是雁门山,这样又把句注山改叫雁门山。——这就是今天雁门山的来由。
这是山西省北部的地形图,我在上面表出了雁门关,大家可以看看为什么雁门关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北面是大同盆地,南面是忻定盆地,两大盆地之间则被恒山山脉阻隔,恒山山脉东接太行山,西连吕梁山,山岭高峻,沟涧曲折,是为天堑。
只有雁门关附近山脉收细,高度降低,可以通行,因此这里设关,自然是把控南北。
而忻定盆地则是太原大门,一旦忻定有失,则太原必定不保,因此古人称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所谓三关,就是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
雁门关真正成为军事重镇,其实是在北宋时,此前句注山附近虽然屡有战事,但总得来说还并不是那么重要。
到北宋时,由于燕云十六州不入版图,雁门关遂成为宋朝面对辽人的第一道防线。
北宋时,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合称三关,评书杨家将里,说杨六郎是“三关总帅”,说的就是这三关,因为这三关一直是防范辽人的第一线。
而事实上,杨家将确实和雁门关的关系非常密切,杨业降宋后,守代州,太平兴国五年,契丹来寇,杨业出雁门,大破辽军,杨无敌之名声震契丹。
后来雍熙三年北伐,杨业作为西路军副将,率军出雁门,连克云州、应州、朔州等地。
后来因东路军曹彬战败,被迫放弃收复的土地而撤军,后来为掩护云、应、寰、朔四州百姓撤退,在雁门关附近的陈家谷口战死。
《天龙八部》中,玄慈等人埋伏萧远山夫妇,萧峰为阻挡耶律洪基南侵而自尽,都是在雁门关前,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雁门关是宋辽之间的第一道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