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祖先来自哪里(徐福真的是日本人的祖先吗)
中华民族自称为炎黄子孙,是因为在这片大地上,炎帝和黄帝一步步走成今天的千家细语,万家灯火。
家家户户都有一本族谱,就是为了追溯自己从何处来,心里有根,就站得稳,知道客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我们的祖先有了记载,那与我们隔海相望的邻国——日本,他们的祖先是谁呢?
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有所相似,会不会是同一个祖先呢?对此北大教授已经有了答案,让我们来看一看他的说法是否合理。
人口发源争议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国土由群岛组成。对于日本人口发源的说法各路专家学者一直争议不休。
日本流传的说法表示他们是天神的后代,在《古事记》记载着在大地还未成型时,伊邪那岐命和伊邪那美命两位神祇亲历加固土地,也就凝聚成了今天的日本岛。
自此日本岛除两位神祗外,又相继孕育出“八百万神灵”。
但是这种说法在如今看来是说不通的,神灵的力量只是神话故事,如同我国的女娲造人一样,并不能看做真实的史实。
引发大家的质疑主要是因为日本地势四面环海,再加上国土面积并不大,并不适合作为人口发源地。所以外来人口迁移的声音一直是对日本人口发源猜测的主要力量。
徐福东渡的传说
在日本流传的众多说法中,最靠谱的当属徐福东渡了。徐福东渡的故事发生在我国的秦朝时期,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当时的君主秦始皇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即使统一了七国也没有让他得到满足,他仍然有更多的征服欲望。
秦始皇并不想只是一时得到了天下,如果能够万世不死,便可以当世世代代帝王,受万人敬仰。在有了这个想法后,秦始皇便差人去寻找能人异士,帮助自己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
有人向秦始皇推荐了徐福,说他能为秦始皇寻来不老的秘诀。秦始皇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便为徐福提供需要的钱财和人力,只要能寻来长生不老的法子,定保证徐福一生的荣华富贵。
其实徐福只是一个江湖骗子,哪里懂得长生不老的异术。
最开始徐福只是想要靠着自己的小聪明从秦始皇那里骗来一些好处,但是在这秦始皇这里尝到了甜头后就不愿意再离开了。
今天骗几箱珠宝,明天骗几处住宅,谎言只能越来越大,但这长生不老的法子却迟迟没能寻来。
其实这就是两个被欲望蒙住了眼睛的人,一个是一心想要现世富贵的江湖骗子,一个想要永生权力的君王。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欺君之罪可不是小事,徐福知道自己的谎言早晚有一天被拆穿,于是想了一个逃跑的说法脱身,以免除灭顶之灾。
徐福来到秦始皇面前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研究,发现修炼长生不老的灵药只有海外才能找到,于是秦始皇按照徐福的要求为他安排了大量的人、财、物同行,一路东渡,来到了现在的日本岛。
徐福被认定为正宗日本血统
秦始皇聪明一世,为何会被徐福几句简单的谎言欺骗了呢?原来当时的海上远行技术十分落后,一旦出海很难回来。
秦始皇没想到徐福愿意冒着生命危险东渡为他寻得长生不老药,对此表示十分感动,自然会安排徐福想要带走的大量人力财力。
而这时徐福心中所想则是留在秦始皇身边也会被揭穿,不如冒一冒风险,自己另辟新地当大王。
于是徐福带上3000个“一同寻找海外药材”的童男童女和金银珠宝乘着船只把命运交给上天。如果成功就从此飞黄腾达,如果不成功,此生也无憾了。
徐福是幸运的,一路上虽然也遇见险境,但最后仍然平安抵达一片新大陆,带去了文字,带去了生产,也带去了技术。另一边秦始皇苦等三个月不见人影回来,只当徐福一行人是在海上罹难了,不再追究。
徐福东渡的故事不仅仅出现在中国的记载上,在日本同样被认可。
甚至在日本有专门为徐福建立了的庙宇。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知道了为什么日本的汉字和科学技术与中国如此相近。
在日本,徐福的血统被视为是最纯正的血统,这也印证了徐福在日本人心里的地位。
北大教授的说法
一直都有专业的学者专家对于日本人口起源进行研究考察。
北京大学某生物遗传学教授认为,日本人的祖先并不仅仅是徐福,而我们刚才提到了徐福东渡时带去了3000名童男童女,为的就是建立起自己的小国。所以这3000童男童女是日本人口起源的猜测更为合理。
但这三千名童男童女并不是同一民族的,除了秦始皇差人安排的秦朝人士来自不同民族外,在漫长的东渡路程中还混入了各个国家的人,其中包括北极人,朝鲜人,蒙古人,东南亚人等。
最后北京大学的该教授给出的答案就是两个字:杂交。表示日本民族所谓的纯正血统就是各个民族混血杂交的结果。
北大教授的这一说法成功的激怒了日本人,他们无法接受对自己民族血统的质疑。日本人对自己民族的血统最为骄傲,认为是最正统的象征,如今听到大家对杂交血统说法的认可,自然是暴跳如雷,不予认同。
北大教授的说法也只是对日本人起源的一种猜测,并没有足够的史料去记载。
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回到过去得到最准确的答案,只能在众多猜测中选择可能性最大的那个作为权威。
即使得到自己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也应该尊重和正视历史分析。
知道自己的祖先源头固然重要,但追究血统纯正与否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现实的意义。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过去已经成为过去,我们还是要放眼于未来,在现在的生产和活动中不断发展和创新,铸造新的历史,让后世见识我们今时今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