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朱允炆之父)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朱允炆之父)

历史朱标(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朱允炆之父)  1

朱标(1355年—1392年5月17日),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生于太平陈迪家。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王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

朱标天性仁慈,对兄弟十分友爱,秦王朱樉、周王朱橚及晋王朱棡等曾多次有过,朱标从中调护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颇高。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逝,八月附葬孝陵东,谥“懿文”。建文元年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复称懿文皇太子,南明弘光元年明安宗朱由崧复称孝康皇帝,清修《明史》亦称。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朱标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史记载其乃孝慈高皇后马氏所出,是为明太祖的嫡长子,有史学家指出朱标出生在太平陈迪家中。朱标出生时,父亲朱元璋正在率军攻打集庆(今南京市),长子的出世,给酣战中的朱元璋带来了莫大的欣喜。得报后,朱元璋兴奋地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兴奋之余,也对儿子抱以极大的希望。1360年,便让宋濂等名儒为师授其经学,接受教育。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立为吴王,并立朱标为世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令十三岁的朱标赴临濠祭拜祖墓,希望藉机训练他将来为人君的本领,临行前,元璋教导说:“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俭,成为守成的好君主。你生长富贵,习于安乐。现在外出,沿途浏览,可以知道鞍马勤劳,要好好观察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体察民情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到老家后,要认真访求父老,以知我创业的不易。”

册为皇储

洪武元年(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标被立为太子。太祖对朱标极其爱护,命詹同考历代东宫官制,并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辅导太子。其中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宗异兼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廷端、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书左、右丞赵庸、王溥兼副詹事,中书参政杨宪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张兴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顾时、孙兴祖同知左右率府事等,不再与东宫外另设府僚,意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方便各将军丞相辅佐。此外还在宫中特设大本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并挑选才俊青年伴读。

在教学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太祖自己也时常赐宴赋诗,商榷古今。他曾特地对教育太子和诸王等人的儒臣说:“我的孩子们将来是要治国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就办得了,心不正,诸欲交攻,大大的要不得。你要用实学教导,用不著学一般文士,光是记诵辞章,一无好处。”故此,除了让太子诵习儒家经典,又专门选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作太子宾客和太子谕德,让他们把“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朝夕向太子讲授。太祖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要他明白创业的不易,守成的艰辛。朱标尽管生于安乐,但并无纨绔之习。他生性聪颖、忠厚,颇能领会,而且还尽心受教,对宋濂等人言必称师父,后宋濂一家牵扯进胡惟庸案中,朱元璋想处死宋濂,经马皇后及太子力保,才得免一死。长大后,温文儒雅,慈仁殷勤,颇具儒者风范。史籍中多称他:“为人友爱”、“孝友仁慈,出于至性”。方孝孺曾称颂他:“三朝兼庶政,仁孝感婴孩。”“懿文光典册,善美过昭明。”

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与常氏成婚。洪武七年(1374年)长子朱雄英出生,十年(1377年)次子朱允炆出生。洪武十年(1377年),朱标二十二岁,朱元璋见他年纪已长,遂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有意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并告诫说:“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见面,听断和批阅各衙门报告,学习办事,要记住几个原则: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一是断,有决断,便不致牵于文法。我从作皇帝以来,从没偷过懒,一切事务,惟恐处理得有毫发不当,有负上天付托。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这是你天天看见的。你能够学我,照著办,才能保得住天下。”从此,朱标开始学习并协助其父处理日常政务。在这过程中,他每每希望实行“宽通平易之政”,但终多因与太祖意趣不合而难行其道。

患病去世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八月,朱标受命巡抚陕西,一方面想让他考察西安是否适合作为都城。当时,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临濠为中都。御史胡子祺又推荐以西安为都,认为“举天下莫关中若也”。另一方面,时秦王朱樉以多过失,被召回京师,也要他趁机调查一下秦王的言行。朱标巡视归来后,献陕西地图,又替秦王说情调解,朱元璋才让朱樉回西安。

朱标自秦中视察返京后不久患病,在生病期间还向太祖上书关于筹建都城的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17日,朱标病薨。太子去世后太祖痛哭不已,祔葬孝陵东,谥“懿文”。朱允炆即位后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明成祖靖难以后复称懿文太子。

人物评价

《明史》评价: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方孝孺:“盛德闻中夏,黎民望彼苍。”“圣子承皇业,能疏四海衰。”

家族成员

父母

父亲:明太祖朱元璋

母亲:孝慈高皇后马氏

兄妹

嫡兄弟:秦愍王朱樉、晋恭王朱棡

嫡姊妹:宁国公主、安庆公主

后妃

元妃常氏(?-1378):开平王常遇春之女,谥号曰“敬懿皇太子妃”,追谥为“孝康皇后”,成祖复称“敬懿皇太子妃”,南明弘光帝即位后,又复称常氏为“孝康皇后”

继妃吕氏(吕皇后):太常寺卿吕本之女,建文帝尊为“皇太后”,成祖复称“懿文太子妃”,与幼子朱允

相关推荐

​贾瑞是贾家什么人 贾瑞和贾府的关系

​贾瑞是贾家什么人 贾瑞和贾府的关系

195

贾瑞是贾家什么人 贾瑞和贾府的关系 贾瑞因为自己的非分之想,被凤姐几番折腾之后终于一病不起。似乎已经沉疴无望,却跑出来一个跛足道人,赠他一面“风月宝鉴”,叮嘱他只要...

​唐太宗李世民的简介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的简介评价

94

唐太宗李世民的简介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通过夺嫡获得了帝位,如果他登上权力巅峰后和杨广学,恐怕就没有什么贞观之治了。 杨广用了十四年的时间来伪装自己,又用了十五年的时...

​莘瑶琴(南宋杭州名妓)

​莘瑶琴(南宋杭州名妓)

176

莘瑶琴(南宋杭州名妓) 莘瑶琴是汴梁城外安乐村人,“自小生得清秀,更且资性聪明”,七岁读书,十岁时能吟诗作赋,十二岁时琴棋书画,无所不通,飞针走线,出人意表。 简介...

​唐朝的劲敌:吐蕃为何能与唐朝交战一百多年?

​唐朝的劲敌:吐蕃为何能与唐朝交战一百多年?

196

唐朝的劲敌:吐蕃为何能与唐朝交战一百多年? 后世经常将汉朝、唐朝并称,还把这两个王朝表现出来的强势,称为“汉唐气魄”。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在面临边患时,都会重兵出...

​太史慈有哪些人生经历?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太史慈有哪些人生经历?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163

太史慈有哪些人生经历?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太史慈的结局是什么 太史慈是怎么死的 太史慈之死:太史慈,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以孝、信、义见称。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

​屡战屡胜的高骈,为何却被史官污为叛将呢?

​屡战屡胜的高骈,为何却被史官污为叛将呢?

129

屡战屡胜的高骈,为何却被史官污为叛将呢? 唐朝前中期,名将辈出,后期虽然国势衰微,但依然出现了一些名将,比如说最后一位名将高骈。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高骈放纵黄巢北上...

​中国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女医?她们又什么成就?

188

中国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女医?她们又什么成就? 你真的了解中国古代的女医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一、西汉义妁 义妁,汉武帝时河东人,今夏县人。是我国历史上...

​喜塔腊氏的死因是什么?是钮祜禄氏干的吗?

203

喜塔腊氏的死因是什么?是钮祜禄氏干的吗? 大家都知道在公元1820年时,嘉庆皇帝暴毙,道光皇帝继承大统,然而这中间的故事却不为人知。当时嘉庆皇帝一直身体健康,在热河行宫...

​明朝历史上的百官罢工,背后原因是什么?

​明朝历史上的百官罢工,背后原因是什么?

178

明朝历史上的百官罢工,背后原因是什么? 明朝成化四年(1468年)七月初四,正值酷暑,天气非常炎热,可是紫禁城内却传来众人的哭声,声震阙廷。原来明朝的近百位官员没有上班,而...

​顾恺之“三绝”

​顾恺之“三绝”

127

顾恺之“三绝” 顾恺之,东晋时人,字长康,小字虎头,故又称顾虎头。他是我国绘画史上早期的一位杰出的理论家和留有画迹的画家。 顾恺之 顾恺之一生勤奋博学,才气横溢。唐张...

​铁铉:朱允炆手下的大忠臣,最后下场凄惨

​铁铉:朱允炆手下的大忠臣,最后下场凄惨

188

铁铉:朱允炆手下的大忠臣,最后下场凄惨 “忠君爱国”是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管是什么朝代,忠义之士,都受到大众的赞誉。有时候忠臣的敌人也对忠臣另眼相看。感兴趣的...

​三国第一冤案崔琰:曹操不仅敬畏还将其害死

​三国第一冤案崔琰:曹操不仅敬畏还将其害死

117

三国第一冤案崔琰:曹操不仅敬畏还将其害死 在东汉末年,曹操以“唯才是举”人才政策,吸收了一大批文臣武将,从而在众多豪杰中脱颖而出。但是到了曹操晚年,他出于猜忌,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