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悲剧的原因分析和现实意义(边城讲述的故事梗概)
《边城》:边城处处都是善良人,为何好好的爱情成了悲剧?
《边城》是沈从文的中篇小说,故事非常简单,但是却很有深意。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在一个叫茶峒的边城小镇上住着很多淳朴的人,即便在动乱不安的时代那里依然像一个世外桃源,宁静而无争。
有一对祖孙,以摆渡赚取津贴为生。孙女叫翠翠,到了二八年华长得亭亭玉立,附近年轻的小伙开始投来爱慕的眼光。
其中包括某体面人家(当地做船生意的头领)的两位公子。大公子直接向摆渡老人提出了求娶之意,遭到了拒绝,正想用诚心去打动翠翠之时,发现自己的弟弟也喜欢翠翠,而且他比自己更有才情。
心情郁闷的大公子只能埋头做事去了,没想到意外淹死。小公子虽然也爱着翠翠,但是过不了大哥“因为翠翠”而死这个坎,他远走他乡去了。
而过渡老人也因为心怀内疚而郁郁身亡。最后翠翠独自一人面对无法期待的未来。
故事里没有一个人是坏人。
首先说摆渡老人,他非常安分守己,因为摆渡有固定津贴,他从不收取过渡人分毫报酬,即便别人强塞给他的,他追上几里路也一定归还,或者倒贴茶水和烟火来回报。
其次说船老大,虽然生活富足体面,但是从来没有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对底层生活的人家非常友好。
每次摆渡老人到城里去,总会到船老大家坐坐,船老大会非常慷慨地给他送东西,而且还是送佛送到西的那种,不用他自己拿,直接叫人帮忙送到他家。
船老大是好人,他的两个儿子也心地善良。
当第一次遇到翠翠迷路时,小公子便派仆人点灯陪她回家。
过路的人也难见心眼特坏之人,他们都知道摆渡人另有津贴,还是体恤老人家的生活艰苦,总是主动给他塞财物。
在老人死去后,临近的人都热心过来帮忙料理和照顾翠翠,就连失去大儿子的船老大也不计前嫌,对翠翠关照有加。
可是为何在如此良好的人文氛围下,还会有悲剧和遗憾呢?
故事说,大公子是个顶厚道的人,既能干,又能得人心,是远近闻名的好青年,他的死就像美好的东西被碾碎——彻头彻尾的悲剧。
他为什么会死,他的死到底该归咎于谁?
有相当一段时间里,船老大和小儿子都认为大公子的死是摆渡人祖孙二人造成的。
大公子曾非常直接地向摆渡人求娶翠翠,当时得到的回答是,你要么走车路,就是按照礼仪上门提亲;要么走马路,就是按当地风俗每夜到他们家附近唱歌打动翠翠,唱满三年。
大公子选择走车路,托父亲找人恭恭敬敬地上门提亲,但是摆渡老头说,得问翠翠的意见,而翠翠死活不说意见,一直躲闪不语。
走车路失败了,大公子不死心,他又决定走马路,这时弟弟跳出来说,他也想娶翠翠,于是兄弟俩一起半夜上山给翠翠唱情歌。
弟弟先唱,才一开口,大公子就觉得自己没戏了,自惭形秽。
第二天大公子闷闷不乐地去远行做事去了,适逢遭到意外淹死在水中。
大公子的死真的是摆渡人祖孙造成的吗?
其实不然。
据书中描述,他当时是为了救人,因为环境恶劣和力不从心,所以未能全身而退。
就从主动去救人这点就能看出,他的意识是很清醒的,不见得遇难是因为情绪低落所致。
即便有关系,也就半毛钱关系吧。
怪只能怪在时间点上恰巧是与摆渡祖孙的伤害形成了因果形状,至少在外表上看起来非常像是那么回事。
前面说了,茶峒人都善良宽厚,但是再善良的人也是有底线的。
好好的家人没了,船老大即便再明月入怀也做不到毫无芥蒂。
他们一家人心里都有怨,怨谁呢?
只能怨摆渡祖孙啊,因为祖孙二人曾经的错误操作给了他们一个方向。
船老大不希望小儿子娶翠翠,他开始给小儿子张罗别家的姑娘。
二公子呢,一方面割不断对翠翠的依恋,另一方面对大哥的死也耿耿于怀。
偏偏在这关节眼里,“肇事者”翠翠始终不肯表态,遇到二公子还躲起来。
摆渡老头急得不行,事情悬在半空了,现在如何是好。
他为了得到一个答案,跑到船老大家中搁上老脸追问,我这翠翠你们二儿子还娶不?
船老大冷冷地说,大儿子栽在她身上了,我不可能还要搭上小儿子。
遭到冷遇的摆渡老头心情非常沉重,他一面陷入对大公子的愧疚中,一面又为孙女婚事的无所着落而忧心忡忡。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摆渡老头拖着生病的身体在各种不安中惶恐地死去。
虽然说大公子的死纯粹偶然,但是摆渡祖孙确实给了别人埋怨的契机。
本来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为何偏偏被他们搞得那么复杂呢?
当大公子试探地问能否娶翠翠的时候,摆渡老头没有说回去问翠翠的意思,直接建议别人走车路马路什么的,当别人走了你指点的路,摆渡老头却始终没能问出一丝半点关于翠翠的心意,始终未能给一个明确回复。
归根到底,翠翠你到底是几个意思,爱与不爱,爱的是哪个,就不能给句准话?
摆渡老头也好生糊涂,又想尊重孙女的意思,又自作主张给别人安排车路马路,嘚瑟什么,整个小镇就你家才有个待嫁女儿么?
归根到底,是沟通出了问题。
爷爷一手带大的翠翠,纯真水灵、天然雕饰,但是始终没有学会待人接物,没有理解人情道理。
从她第一次遇见二公子无端端对人出言不逊可以看出,她根本不知道怎样跟人交往和交流。
翠翠的问题可以追溯到她的母亲,当年她要是能好好跟自己的老父亲沟通,也许也不至于走上自杀之路。
老父亲也许根本就没有责怪她未婚先孕,也许也根本没有介意与她相依为命养育孩子,但她什么也没跟父亲说,悲戚地选择了用了断生命的方式来面对自己惹出的麻烦。
故事的最后说,翠翠也许能等到二公子回来,或许也永远等不到。
但在昕玥看来,不管等到没等到,翠翠的人生注定悲剧,因为不是幸福没有光顾过她,而是她根本不懂得抓住幸福。
曾几何时,二公子就站在她面前,想向她表白,但是她始终没有给对方机会,她也没有说过任何一句关于自己心声的话。
有人说这是少女的羞涩,昕玥觉得这是没有学会表达自己,是一种能力的缺失,是一种不健全的人格。
翠翠的妈妈也许永远也想不到,孩子不是有人养大就行的,还需要有人领着ta去开展自己的人生。
在如此有着如此善良人群的社会里,她尚且抓不住幸福,更别说去到别的更残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