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空中车站"离地近百米!陕西最"淘气"的火车站都在这
"空中车站""地下车站""背水之站"……
这些奇异的车站名你知道吗?今天,小编盘一盘陕西最奇特的火车站,讲述汉中巴山"高空车站"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1978年6月,横贯鄂、陕、川、渝三省一市,联络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襄渝铁路投入运营,从此蜀道不再难。
襄渝铁路通车
千里蜀道变通途
这是一条建设工期耗时10年的巨大工程,原为新中国成立后路网规划的川豫(成都至信阳)线,后改为襄渝铁路。
建设中的襄渝铁路
由于地势险峻、交通闭塞,工程和生活物资主要靠肩挑背扛进秦巴大山里。
昼夜奋战34个月,大巴山隧道打通
千奇百怪的车站风貌
襄渝铁路建成初期,沿线有车站80多个,地理条件和建设风貌也各有不同。其中,陕西境内就有20多个车站一头在桥上,或者一头在地下,被人们称为"空中车站""地下车站""背水之站"。
秦巴山区
"空中车站"——巴山站
巴山站处在襄渝铁路全线海拔的最高点上,是当时有名的"空中车站"。
襄渝铁路线上的巴山站
一头是衔接两个峰顶的黑水河钢架桥,一头是全长5334米、耗时34个月建设、有着"地下长廊"之称的世界级工程大巴山隧道。
建设在襄渝铁路高架桥上的巴山站
车站前面是落差近百米的铁路桥,村民就住在下面,车站背后是一座大山,山顶的积雪往往要到初夏才能融化。当地人说,降雪都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结束。
小站已运营40多年,每天只有一班客运列车经过,平均要接待五六十人。
早期巴山站职工合影
新时代的巴山站
"棚洞车站"——松树坡站
松树坡是巴山站的邻居,地理条件之恶劣可以说是襄渝线之首,由于一部分股道隐藏于棚洞之中,所以被称为"棚洞车站",也叫"地下车站"。
棚洞站"松树坡"
从山下望,车站耸立在绝壁至上;从山头看,它又隐埋在山腹之间。
建设中的松树坡站
"松树坡、松树坡,饿死的少,摔死的多,好女不嫁松树坡。"从当地的民谣可以联想到那里生活的艰苦。如今,这里大变样,那些过去永久埋藏在老一辈襄渝铁路人的记忆里。
大山里的松树坡站
"桥隧之站"——麻柳站
建成之时,车站几乎找不到一块空地,站房两头是双孔双线的隧道,站台修在桥上。
桥隧相连的麻柳站
站内涵洞两侧刻着毛泽东诗词"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麻柳站内隧道
如今,行车室前还矗立着几经修缮的"青春无悔"石碑。
麻柳站站房
"夹缝中的车站"——新麻柳站
车站内只有两条股道,露天的线路仅隧道与隧道间的近500米,车站就孤零零坐落在两座恰似"驼峰"之间的山窝窝里,2009年襄渝二线通车时才正式启用。
夹在两座山之间的新麻柳站
"看不见股道的车站"——下冷水站
由于地理环境受限,车站建在离线路600米开外的一处空地上,职工只能通过隧道里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来监视列车的运行状态。
看不见股道的下冷水站
仅有的两条线路和两副道岔大部分藏匿于隧道中,想要到线路上作业,职工还需要在漆黑的类似"防空洞"一样的隧道里走上100多米。
为了方便管理,他们给隧道加装栅栏门
"坐板凳桥的车站"——石庙沟站
车站正前方接轨一座现已停用的钢梁桥,通往瀛湖和国粮库,用于前期修建水库拉运路料和运送粮食,建成之时跨度和宽度排名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石庙沟站
钢梁桥两边桥墩酷似板凳的四条腿,故而大家称之为板凳桥,车站也由此得名"坐板凳桥的车站"。
板凳桥
风格各异的"背水之站"
襄渝铁路建设时,陕西段的线路大多沿着汉江走行,因而有许多车站依山傍水、景色秀丽。
蜀河站
这个车站身处有着地质"癌症"之称的灰质片岩山腹中,参建人员破解世界级施工难题,建成了新蜀河隧道。
蜀河站站区
紫阳站
坐落于"富硒茶乡"的紫阳站,站房和站场经历了多次翻新,有一半的站台"悬"在汉江之上。这里,抬头就是碧水蓝天,站内是曲线线路,被誉为陕南"小三亚湾"。
"小三亚湾"紫阳站
白河县站
车站坐落在秦头楚尾,渡过背后的汉江就是湖北境内,当地老乡经常去临近的十堰工作、就医。车站不大,但深受旅客喜爱,只需要花个"打的价",就能实现两省一日游。
(文/范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