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最贵的多少钱一瓶?茅台酒怎样辨别真伪
国酒茅台,这一中国制造的名酒在战狼2中吴京喝茅台酒的镜头上迅速火爆网络,甚至一些网友们纷纷好奇其广告费等问题,不过对于茅台国酒价格有些还真的不菲。那么,茅台最贵的多少钱一瓶?茅台酒怎样辨别真伪?
茅台最贵的多少钱一瓶
虽“没有喝过茅台,只是见过茅台”,但嘴里、心里还一直对茅台念念不忘,这就是国酒茅台的魅力!自80年代以来茅台也是备受收藏界的喜爱,代表了国酒茅台璀璨文化,也一次次刷新了成交记录。
在茅台产品历史之中,有几款“重量级”的货…都是众多收藏爱好者热捧的产品…而且价格也是非常耀眼!
一:“精装汉帝茅台酒”以890万元成交,刷新了茅台酒拍卖成交价格的历史纪录。
二:贵州茅台酒(五星牌)编号:1763。在2013年的拍卖会上以575万元成交。
三:贵州茅台酒(飞天牌)编号:5064。2012年成交价格为563.5万元。
四:贵州茅台酒(五星牌)编号:5099。同样在2012年与贵州茅台酒(飞天牌)编号:5064同一场的拍卖会上拍出557.75万元。
五:贵州茅台酒(五星牌)编号:5104。2012年拍卖成交价为:506万元。
六:1978-1985年五星牌、飞天牌贵州茅台酒(三大革命、地方国营、大飞天)。当时起拍价180万,经过现场激烈竞争,以218万成交落锤。
七:1974年产五星牌(三大革命)茅台酒。起拍价60万,成交价88万。
八:1980-1983贵州茅台酒(三大革命、配锦盒)。起拍价50万,最后成交80万。
九:1981-1986年五星牌贵州茅台酒(地方国营,三大革命)。起拍价45万,一位澳门经商者最后以65万元收入囊中。
十:1980年五星牌贵州茅台酒(三大革命)起拍价40万,成交价60万。
茅台酒怎样辨别真伪呀
手机验真伪。茅台率先启用商务部推行的RFID技术,也就是射频识别技术。这就意味着每一瓶茅台酒品名、规格、生产批次、生产日期、销售渠道等信息的标签都带有RFID技术的芯片。现在智能机很流行,只要你的手机具备了NFC功能,那么你就可以对茅台酒进行查询了。
留意厂家。茅台酒是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凡是不是以这个名字命名的,那么就可以判断它是假的,如有的注明着某某分厂,某某厂,或者某某一厂,联营厂等。
纸箱包装。如下面的截图,茅台酒的纸箱的包装盒子上是有那三个商标的。所以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商标,绝不能马虎。
酒瓶看端倪。茅台酒的酒瓶也很特殊,如下图,一个真的茅台酒瓶的底部会有茅台酒公司的注册商标,就是那个五角星麦穗的图标。同时,瓶底有瓶子是哪个厂生产的代码的。目前,茅台酒的瓶型有4种,HB,MB,CKK,小方块(一个小矩形图标)。当然了,同一箱茅台酒的底部的标志是一样的。当然,摸到瓶身时,会感觉到它很均匀,玻璃无杂质感。
防伪标示的应用。茅台酒在制造时,也考虑到部分商家或个人会制造假茅台。因此在设计瓶盖时,带有防伪设计的胶帽开瓶后就会被毁掉了。当然,见过胶帽的人也许不一定知道,胶帽在光照下,不同的光照,尤其是顺光和逆光条件下,差异对比明显。但要引起重视的是,胶帽上有茅台的汉字和拼音字符,不能什么光线,茅台两个字都很清晰,变化很小,不会有太强烈的对比感。
特供茅台酒自2006年8月31日之后就不生产了,若发现有在此日期之后生产的,诸如“军酒”,“军区专用”,“首长专用”,“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专用”,“政府招待用酒”等特殊标识的,100%都是假酒;
真酒瓶体上的飘带应垂直,笔挺,内飘带上有阿拉伯字母,外带上则没有;
真酒通过专用识别器观察,可见帽套顶部呈亮黄色,上有黑色浮点,可随帽套的转动在亮黄色背景范围内漂移;
茅台酒瓶的底部有四种标识:小方块,MB,CKK,AHB,若发现整箱酒中底部标识各不相同,你就要小心了,因为假酒使用的大部分为回收瓶,手工装箱,很难做到底部标识的统一;
瓶盖上的茅台标志(即防伪标)应正对正前方,生产日期则在正后方;
瓶盖上的茅台标志应在火漆外面,是热封的,而假酒则在里面,是用蜡封的,外观看起来较模糊;
茅台有“五星”和“飞天”两种,两种标识的酒,其酒质完全是一样的,但何时间段生产何种图案的酒,造假分子是无论如何都搞不清的,只要拨打厂家打假电话查询即可;
“飞天”的仙女头上有两颗珍珠,用五倍放大镜可以看到;
整箱酒的打包带应为白色,出现其他颜色的打包带应该是不正常的;
茅台酒的喷码应该是每瓶一号,不重复,段号应为五位,若出现0737,0747等特殊号段,则是从国外走私回来的。
虽说,跟前几年比现在的茅台酒假货少很少,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毕竟一瓶茅台酒价格不菲,购买时大家还是要睁大眼睛,做到不图便宜、不怕麻烦、不听忽悠。
茅台为什么那么贵
首先,酱香型白酒成本非常高。一斤高粱9个月出2两酒,至少陈酿2.5年。浓香型白酒一斤高粱2个月出3两酒,只要陈酿一年以上。
品牌价值。多届的国家名酒,品牌价值非常高。
物以稀为贵。
收藏价值。现在有点儿“投资”“软黄金”的味道了。
如果消费取向于“奢侈品”的话,就不是“贵”那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