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地理志》图解(五):河东郡
《汉书.地理志》原文:
河东郡
秦置。莽曰兆阳。有根仓、湿仓。
户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九十六,口九十六万二千九百一十二。
县二十四:
安邑 巫咸山在南,盐池在西南。魏绛自魏徙此,至惠王徙大梁。有铁官、盐官。莽曰河东。
大阳 吴山在西,上有吴城,周武王封太伯后于此,是为虞公,为晋所灭。有天子庙。莽曰勤田。
猗氏
解
蒲反 有尧山、首山祠。雷首山在南。故曰蒲,秦更名。莽曰蒲城。
河北 《诗》魏国,晋献公灭之,以封大夫毕万,曾孙绛徙安邑也。
左邑 莽曰兆亭。
汾阴 介山在南。
闻喜 故曲沃。晋武公自晋阳徙此。武帝元鼎六年行过,更名。
濩泽 《禹贡》析城山在西南。
端氏
临汾
垣 《禹贡》王屋山在东北,沇水所出,东南至武德入河,轶出荥阳北地中,又东至琅槐入海,过郡九,行千八百四十里。
皮氏 耿乡,故耿国,晋献公灭之,以赐大夫赵夙。后十世献侯徙中牟。有铁官,莽曰延平。
长修
平阳 韩武子玄孙贞子居此。有铁官。莽曰香平。
襄陵 有班氏乡亭。莽曰幹昌。
彘 霍大山在东,冀州山,周厉王所奔。莽曰黄城。
杨 莽曰有年亭。
北屈 《禹贡》壶口山在东南。莽曰朕北。
蒲子
绛 晋武公自曲沃徙此。有铁官。
狐讘
骐 侯国。
讲解及图示:
河东郡,是秦朝设置的三十六郡之一。郡治设在战国时魏国的旧都安邑。汉代的河东郡基本沿袭了秦代的设置,其所管辖的范围主要位于今天山西省的西南部地区。这一地区历史悠久,曾是尧舜禹建都之地,战国时是秦魏之间长期争夺的战略要地。
河东郡在汉代属于“司隶”(魏晋时称司州)的一部分。是司隶所领七郡(河南、河内、河东、弘农、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
西汉司隶的地域范围
河东郡在司隶七郡中的相对位置
西汉末的河东郡下辖24个县:
1.安邑县。战国时为魏国都城。治所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十五里禹王城。
2.大阳县。以“在大河之阳”得名。治所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三门峡水库区。
3.猗[yī]氏县。治所在今山西临猗县南二十里铁匠营村。
4.解[xiè]县。治所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三十里城东、城西二村之间。
5.蒲反县。即“蒲坂县”。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镇。
6.河北县。魏国始封地。因县在黄河之北得名。治所在今山西芮城县北五里。
7.左邑县。治所即今山西闻喜县。
8.汾阴县。治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庙前村北古城。
9.闻喜县。原为左邑桐乡。汉武帝在此得平南越捷报而设县,命名 “闻喜”。治所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二十里。
10.濩[hù]泽县。因地处古濩泽得名。治所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北二十五里泽城村。
11.端氏县。治所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固县乡。
12.临汾县。因县临汾水得名。治所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五十里晋城村。
13.垣[yuán]县。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约三十五里王茅镇。
14.皮氏县。治所在今山西河津市西。
15.长修县。治所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北泉掌镇。
16.平阳县。以在平水之阳得名。治所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
17.襄陵县。因县东南有晋襄公陵得名。治所在今山西襄汾县北十五里古城庄。
18.彘[zhì]县。因县有彘水得名。治所即今山西霍州市。
19.杨县。治所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五里范村东古城址。
20.北屈县。治所在今山西吉县东北二十一里。
21.蒲子县。治所即今山西隰县。
22.绛县。因县有绛山得名。治所在今山西侯马市西新田遗址。
23.狐讘[niè]县。治所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三十五里。
24.骐[qí]县/骐侯国。西汉时为侯国,东汉废。治所在今山西乡宁县东南六十里。
根据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河东郡辖区共有人口962912人。
河东郡各县的地理方位如下图所示:
西汉河东郡属县地理方位图
结合周边地形来看,河东郡的地缘结构如下图所示:
西汉河东郡属县地缘结构图
由图可知,汉代河东郡的辖区,主要是以运城盆地、临汾盆地为核心,加上相邻的吕梁山脉(南段)、中条山脉和太岳山脉的山区地带构成的。该辖区西邻关中,南通河洛,向东越过太行山脉通往河北平原,向北经过太原、忻州、大同等盆地通往内蒙、辽东等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这一地区在历代王朝更迭时经常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战略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