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记忆:“三提五统”究竟是怎么回事?答案在这里
“三提五统”是我国从建国初的合作化运动到2006年五十多年之间的一项农业政策,2006年,随着全面取消农业税,“三提五统”也与之一同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是很了解的。那么,什么是“三提五统”?这项政策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当时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三提五统”政策?2006年为什么要取消“三提五统”政策?今天和各位朋友一起讨论交流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三提五统”,从哪年开始实施的?
“三提五统”中含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三提”,一个是“五统”。
“三提”指的是“村级提留”。就是农村行政村从下辖的各个生产队集体收入中提取的一项款项,包括“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村级提留”早在建国初的合作化运动时期就开始实施了。
“公积金”就是村集体的公共积累资金,主要用于村集体资产维修和整治,比如,村委会办公室房子出问题了,需要维修,村集体要修建一个“老年活动室”。而“公益金”指用于公益方面的资金,比如,为困难户捐款,为单位或机构承办的贺礼,慰问困难群众、老党员、老模范、老英雄的慰问金,对困难户的救济金或补助金。“管理费”是指村干部的补助金、办公费等。
“五统”指的是公社或乡镇统筹,也叫“乡统筹费”。就是各公社(乡镇)向下辖的“乡办企业”、“村办企业”以及生产队或农民收取的五项资金。包括“农村教育附加费”、计划生育费、优抚费、民兵训练费、修建乡村道路等民办公助事业费。“五统”从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开始实施的。
二、“三提五统”的历史意义
很多人不了解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制定农业的“三提五统”政策,下面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我前面很多文章里写过,建国后,我国之所以选择了计划经济模式,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优先发展工业,建立我们的工业体系。而要在一清二白的情况下优先发展工业,就要靠农业扶植工业,也就是靠农业税收和“三提五统”来支援国家发展工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那个时候实行市场经济,分田到户,农业税收和“三提五统”是要付出很大成本的。不说别的,就说收取农业税和“三提五统”费用,得需要多少税务人员啊?但土地实行大集体经营,税收和“三提五统”的收取就容易多了,农业税和“三提五统”的各种费用中直接从生产队的收入中扣除或提取就是了。
那么,“三提五统”政策起了什么作用?我只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五统”中的“教育附加费”,六七十年代,农村教育得到大力发展,国家要求村村有学校,农村孩子入学率和巩固率都要达到百分之八九十以上,但是国家正式编制的教师远远不够使用,很多小村子只有十几个甚至几个适龄儿童,于是就出现了民办教师这一特殊的编制。那么,既然是民办,民办教师的补助费就只能由农民出,这就是“教育附加费”。可以说,没有“教育附加费”,就没有民办教师,没有民办教师,农村很多孩子就要到很远的村子里去上学,很多适龄儿童就入不了学,受不到教育。
“三提五统”在大集体时期,的确为国家工业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这其实也是亿万农民对国家工业建设的贡献,可以说,没有亿万农民的付出和贡献,就没有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也就没有我们今天强大的工业体系。
三、为什么全面取消了“三提五统”?
尽管说“三提五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到了后来,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分田到户后,“三提五统”加重了农民负担,尤其是一些乡镇和行政村除了农业税、特产税和“三提五统”费用外,巧立名目,增加收费项目,导致农民负担越来越重,九十年代后,国家为了禁止乡镇和村层层加码、巧立名目乱收费,成立了农村各种费用监管机构,然而,有些地方的乱收费不仅没有被禁止,反而又增加了“监督监管费”。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对农村农民收取的各种费用达到顶峰,据有关数据显示,当时的各种费用平均占农民总负担的47%左右。九十年代末到21世纪初,农民负担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占总负担的29%左右。
由于农民负担过重,各种费用很难收取,乡镇需要派工作组下乡与村干部一起催收,其工作非常艰难,而且,经常与农民发生矛盾。面对这种情况,从2000年开始,国家逐步开始取消“三提五统”费用,到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和特产税以及“三提五统”所有费用,大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
总之,我们对“三提五统”要有正确的认识,从合作化运动开始到2006年全面取消的五十多年间,“农业税”和”三提五统“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和农村经济、文化、教育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负担,到2006年被全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