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最后的顶梁柱:此勇猛、刚烈、忠诚的大将阵亡后,大隋休矣
歌曰: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这首顺口溜诗叫《无向辽东浪死歌》,作者叫王薄。王薄何许人也?这货是齐郡邹平(今山东省邹平市北)人。隋大业七年(611年),王薄为了号召群众跟着自己一起造反,作了这首《无向辽东浪死歌》,自称“知世郎”,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序幕。
王薄这货也够狂的,自称了解世界大势(知世郎),兄弟们只要跟着我,有穿不完的绫罗绸缎,吃不完的牛羊肉,但是有一条,政府军来了,弟兄们要给我向前冲。这首《无向辽东浪死歌》还有很长,很能鼓舞士气,但是王薄也就这点能力,一打都垮,打垮都跑,不过还好,他在隋末乱世中坚持着活了下来,直到唐朝武德五年(622年),为仇家杀死,可见忽悠人没有好下场。
但我们的主角不是王薄,而是打王薄的一个猛人。这位猛人叫张须陀,人称隋末第一悍将,只手撑起了隋朝末年即将倾覆的半边天。张须陀,字果,弘农阌乡,现在灵宝人,虽说和当朝皇帝也算是老乡,但他不是关陇贵族集团的成员,虽说后来非常受隋炀帝器重,担任重要军职,但是一直没有成为朝廷要员,品级也不高。
张须陀最开始担任齐郡郡丞,这个郡丞是五品或从五品的官员,是一郡太守的次官,后来因为军功,杨广升张须陀为通守,兼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通守也不过是比郡丞大一点的官职,仍然属于太守的次官,这还是临时加的,隋朝官制中没有通守的官职。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听着挺气派,其实也兼职的官,盗匪如果剿灭了,这个官也就没了。
张须陀性格刚烈,有勇有谋,而且出道还很早,早在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张须陀就跟着史万岁征讨云南羌族爨翫的叛乱,仁寿四年(604年),又跟随并州道行军总管杨素平定汉王杨谅叛乱,因功加任开府。隋朝又四大名将,贺若弼、韩擒虎、史万岁、杨素,张须陀跟过两位,张须陀过人的军事才能除了自身天赋外,也许也离不开在这些名将的指点和熏陶。
王薄叛乱时,天下太平日久,百姓多不习兵,地方官吏更是一群饭桶,除了哭,就是跑,跑不了就投降。沧海横流,防线英雄本色,张须陀在一无兵,二无钱、三无政策的情况下,临时组织一批民兵就匆匆上阵了。以前历史课本上总是这样介绍,说农民起义军总是遭到优势官兵的围攻、惨遭镇压等等。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数量占优的农民军总是被劣势官兵镇压还差不多。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张须陀和王薄。
王薄带领着数万穿着红罗锦背裆的群众兵来到到鲁郡(治所在今山东兖州),碰见了带领数千人的张须陀。王薄哈哈大笑,小样,我们每人吐口唾沫都能淹死你,先吃饭、再睡觉,吃饱睡足了咱们明天好几个打他一个,打不死他!王薄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手下因此没有见到第二天的太阳。
张须陀绝不是喊兄弟们先上的主,是夜,月黑风高,张须陀一马当先,带领数千精锐率先冲进了王薄大营,大砍大杀起来,王薄觉也不睡了,红罗锦背裆也不穿了,光着屁股骑着马走先。王薄一口气跳过黄河,回到自己的老窝临邑,刚收拢了一部分喽啰,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张须陀就到了,斩首五千级,缴获各类牲口万计。这下赔大发了,老本都败光了。
大业九年(613年),王薄这哥们又联合起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等几个好哥们,聚集了十余万人,再次仗着人多一窝蜂攻打章邱。看着一群哥们不知死活,张须陀结结实实给他们上了一堂军事教育课,手把手教他们怎么打仗,只是学费有点贵,学完后需要把人头留下,其它自便。
张须陀是这样当教员的,首先派遣周法尚率领水军断其水运,然后张教员亲自率领两万步兵、骑兵直接进攻叛军阵地。叛军阵地很好冲,一看见带头骑马的张须陀,魂飞魄散,扭头就跑,只恨爹娘只生了两条腿。跑到河边时候,此路不通,因为周法尚掂着大刀都等得不耐烦了。张须陀与周法尚水陆夹击,除了个别人(个别人里面就有王薄,这哥们,每次打败仗都能全身而退,其跑路的本领真让人佩服),绝大部分要么被官军砍掉吃饭的家伙,要么自相践踏掉河里溺水而亡,战利品也一件不少全部被打包带回。告捷文书上报到朝廷后,隋炀帝高兴的睡不着觉,通报嘉奖了张须陀,在没有照相技术的那个年代,炀帝派出国家一级画家来到山东前线,让百忙之中的张须陀坐好,画了一幅肖像画带回首都长安,没事看看偷着乐。
张须陀打战,以少胜多是常态,但是最少的时候是多少呢?还是大业九年,土匪裴长才、石子河等率两万喽啰突然来到历城,准备大捞一笔,这次倒是有计划、有准备而来的,实现经过周密的侦察,知道历城空虚,关键是还很有钱。这种好机会,如果不来,实在对不起土匪两个字。根据墨菲定律,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这群货们最担心的张须陀竟然在城里。事先不是侦察过了,这是一座空城,没有官军呀!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头一天晚上,张须陀路过历程,因为天色已晚,就留下来吃了点饭,睡了个觉,一觉醒来,就碰上了这群倒霉蛋。
打谁都是打,在那打都一样,张须陀二话不说,领着自己的兵就冲了上去,多少兵呢?五个。这也太欺负人了,裴长才开始听说张须陀来了,吓得快尿裤子了,但看见只有六个人的时候,也不怂了,愉快的领着手下迎了上来。战况十分激烈,只见这六骑从东打到西,从南打到北,就像逛集市一样,出出进进、进进出出,把这两万人当成倭瓜萝卜一样,斩来切去。搞得裴长才脑袋都大了,从早晨打到中午,裴长才等人又累又渴,本身想趁早进城吃早饭,没想到碰上这么个煞星,饭吃不上不说,连命都快没了。裴长才这边士气低落,打吧打不过,走吧又太没面子,害怕同行笑话,两万人没打过六个人,裴长才决定在坚持一下,期待奇迹出现。奇迹没有出现,张须陀的援军来了,张须陀督军再战,裴长才只身败逃,唉,出门忘看黄历。
这种事很多,还是大业九年(613年),率领骁将秦叔宝、罗士信长途奔袭,闪电战击杀郭方以下数万人,并获辎重三千辆。大业十年(614年),张须陀统兵进剿左孝友,左孝友战败投降,吃牢饭总比脑袋掉了没饭吃强。张须陀威振华夏,因功升任齐郡通守,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
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号称无上王的卢明月不服张须陀,率军十余万人屯祝阿(今山东禹城西南),决定和张须陀决一死战,死战未必,战死倒是一定的。张须陀专家专治各类不服,也统兵一万余人进击。
双方相距六七里设营栅相持,相持十余日,隋军粮食吃完了,再不拿出方案就要饿死了,大家都很急。这时张须陀不慌不忙布置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他首先派出有上佳表现大将秦琼与罗士信,命二人各率一千人精兵埋伏草木丛中,自己引兵弃营佯装逃跑。卢明月一看张须陀跑了,哈哈,威震天下的老张也不过如此,全军听令,立功机会到了,咱们赶紧追,跑慢了就抓不住张专家了。
这边秦琼、罗士信一点也没闲着,乘机率伏兵攻入叛军营寨,一边杀人一边放火,焚烧三十余栅。卢明月扭头一看,哎呀呀,中计,快撤。,早干吗去了,现在还撤的了吗?张须陀回师夹击,叛军溃败,被斩杀无数,卢明月仅以数百骑突围。这个战例熟悉吗,当年韩信背水破赵就是这么干的,又被张须陀活学活用了一盘,不读书害死人啊。卢明月同志估计一边逃命一边暗下决心,回去一定买套史记认真学习,没文化害死人。
张须陀在和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瓦岗军作战过程中,前后三十余战,每战都击败瓦岗军,打的翟让都怀疑自己生错了时代,死的心都有好几回。
大业十二年(616年),瓦岗叛军在翟让劫断漕运,并攻占金堤关(今河南荥阳东北)和荥阳郡大部县城,进逼荥阳城。这是大事,不仅关系到隋炀帝能不能回老家的问题,更关系到隋朝命运。于是隋炀帝任命张须陀为荥阳通守,率其精锐万余前往讨伐翟让。
翟让一听被张须陀来了,腿肚子直打哆嗦,扭头就想跑。和隋炀帝不共戴天的李密制止了软汉翟让。在李密的部署下,数万骑兵埋伏于大海寺树林内,翟让率主力从正面迎敌。张须陀率军迎击,翟让很好打,一打就跑,张须陀趁机追击十余里,至大海寺附近,瓦岗军伏兵骤起,翟让、李密、徐世勣、王伯当等人将隋军合围。这是小把戏,张须陀玩的多了,张须陀挺起铁枪就突出重围,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走了?翟让、李密等人懊悔不已。
但是张须陀又回来了,原来,张须陀看到部下仍然被围,遂再冲进包围圈营救,如此反复四次,见部下皆败散。张须陀放弃生的机会,仰天长叹:“兵败到了这种地步,哪还有脸面见天子呢?”于是下马与敌军交战,力竭而亡,时年五十二岁。所部官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当张须陀的噩耗传来后,隋炀帝非常悲伤,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荥阳郡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张须陀当之无愧是大隋最后的顶梁柱:只可惜此勇猛、刚烈、忠诚的大将阵亡后,大隋也基本休矣。
我小时都历史书,上面说统兵的大将们,慈不掌兵,更要爱兵如子,总觉得很矛盾。后来才知道,要想带好兵,对犯军法的、不服从军纪人一定要不留情面,这样才能树立权威,才能号令如一,同时在生活上关心每一个士兵,在战斗中要珍惜每一个士兵的生命,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才能获得士兵们全心全意的爱戴和拥护,才能在战场上爆发惊人的战斗力。每次看到张须陀阵亡这节,都不忍往下读,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所部官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这是隋书上的原话,也是张须陀的敌人的如实记载。
隋书曰:须陀,善会有温序之风,子翊、松赟蹈解扬之烈。国家昏乱有忠臣,诚哉斯言也。(文: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