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生前为什么不将权力交给儿子?他为何传位给侄子?

宇文泰生前为什么不将权力交给儿子?他为何传位给侄子?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代郡武川县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改革家、政治家,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北周政权的奠基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宇文泰生前,其实并不是不想将权利交给自己的儿子,而是担心自己的儿子,根本没有办法完全掌握当时的局势。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宇文泰的儿子们,大多年纪尚小,能力又不是很出众。就算当时宇文泰不考虑那么多,直接把大权交给自己的儿子,等到他死后,他的儿子以及家人,也会成为“待宰的羔羊”,最后怕是只会给敌对势力白送人头。

想要说清楚宇文泰的传位问题,那首先我们要先清楚,宇文泰的西魏,当时情况是怎样的。

北魏末年,北方地区的战争不断,后来干脆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两大政权,直接瓜分了北方。当时北方的西魏和东魏谁也不服谁,为了争地盘而相互对峙,谁也不肯让步。而东西魏的两大代表人物,分别是高欢和宇文泰。这俩人是一人手里一个傀儡皇帝,而自己则是在皇帝的身后,默默地独掌大权。

当时的宇文泰和高欢,已经可以说是棋逢对手,但是其实一开始的宇文泰,只不过是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年轻军官而已。高欢开始的时候,则是北魏最强军阀尔朱荣下的将领。

但是后来,由于尔朱荣过于狂妄自负,让当时的孝庄帝连哄带骗的给勾引到了洛阳,由于尔朱荣从来也压根就没把皇帝什么的放在眼里,导致最后被孝庄帝找人给直接杀了。

后来经过高欢的种种努力,高欢初次见到宇文泰的时候,他已经取代自己曾经的老大尔朱荣的位置,成为了北魏的丞相了。二人初次相见,是因为宇文泰当时奉命刺探情报,结果进入到了高欢的视线,高欢一见到宇文泰,大有一种“霸道总裁爱上了”的架势,当时就相中了当时的宇文泰,二话不说就想要宇文泰留下来辅佐自己。

只可惜,宇文泰并不为之所动,坚持要回到自己老大的身边。虽然当时高欢没有强行留下宇文泰,但是却不想宇文泰就此离去,之后还曾派兵去追赶宇文泰,可惜人家已经走远,来不及了。

宇文泰对于高欢来说,可以说是“一见误终身”了。但可惜,这可不是什么美好的故事,宇文泰注定是高欢人生中最大的敌人。

那宇文泰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高位,能与高欢对峙过招的呢?

公元526年正月,宇文泰的父亲和二哥接连战死,不久之后,宇文泰的三哥宇文洛生,也被尔朱荣加以罪名,残忍杀害。而宇文泰见此情况,则是慷慨激昂的对尔朱荣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做什么对他有害的事,最后总算是说服了尔朱荣,自己才幸免于难。

随后,宇文泰转投到了尔朱荣的部将贺拔岳的麾下。因为宇文泰的父亲与贺拔岳的父亲,曾经交好,所以此时的宇文泰,在贺拔岳的手下也备受重用。

只可惜好景不长,公元534年,贺拔岳被谋杀。贺拔岳死后,手下的军队群龙无首,人心惶惶,军心溃散。这个时候大家都提议由宇文泰作为统帅,统领大家。宇文泰也借此机会,扛起了统领军队的大旗。

从这个时候开始,宇文泰就已经不是昔日贺拔岳手下的小将领了,而是成为了可以和高欢说得上话的地方军阀了。虽然此时的双方实力都很强大,但是双方并无明显矛盾,也还没有达到相互对峙的地步,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变成了“谁也不服谁”的境地了呢?

这里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当时北魏的皇帝,孝武帝。

公元534年,永熙三年,北魏孝武帝因为常年受制于高欢,经常要看高欢的脸色行事。作为一个皇帝,自己想要做什么,还要看一个大臣的脸色,这样孝武帝非常的恼火,不甘心自己逐渐彻底成为高欢的“傀儡”,在积怨纠结了很久之后,孝武帝开始计划征讨高欢,想一举将高欢拿下,从此自己开开心心的独掌大权。

事实证明,一位皇帝之所以会常年受制于一位大臣,大致上的原因无非就是,要么就是皇权落寞,已经没有官权大,要么就是自己的能力脑子没人家的强,要么就两者都有。这个孝武帝非常的不幸运,他属于两者都有。虽然孝武帝的想法很好,但是奈何这个孝武帝的本事实在是技不如人,而孝武帝又实在无法继续容忍高欢。

所以,这个孝武帝就听了大臣的话,想了一个馊主意,剑走偏锋,计划依靠当时的另一位新军阀,也就是宇文泰。孝武帝目的,就是想要挑起这两位猛人的冲突,然后坐山观虎斗,美美地希望,自己最后可以坐享渔翁之利。

只可惜,这个计划不光给高欢带来了一个强敌,更给孝武帝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宇文泰本人野心极大,这孝武帝又白白送来了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宇文泰自然是不能放过。所以,宇文泰后来直接杀了孝武帝,拥立了新的皇帝登基,这也就是西魏的开始。而宇文泰的老对手高欢见此,也不再藏着掖着了,摊牌吧!自己也拥立了一位新的皇帝,建立了新的政权,史称东魏。

至此之后,东西魏也形成了常年对峙的局面,而从这时候开始,高欢和宇文泰也成了不折不扣的死敌,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在高欢的执政时间内,东西魏的战争从未停歇。虽然宇文泰在这些战争之中少有胜利,但是却也没有占到什么大便宜,更没有什么压倒性的优势。东魏一直都很强,所以这些失败对于东魏来说并未伤及根本,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彻底打垮东魏的机会。

东西魏在多年对峙的时间里,一直都是东魏的势力比较强大,西魏虽然也很厉害,但是总是差了那么一点。这其中的原因,其实主要是因为宇文泰接手军队时间不久,所以还没有完全崛起,势头自然也就没有高欢那么猛。

而高欢这边却是已经掌权多年,在宇文泰还什么都不是的时候,自己就已经做到了丞相级别,屁股做的是稳稳当当,权力也都是实打实的窝在自己手里。

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宇文泰也并没有急躁,虽然自己还没有完全崛起,那不如就厚积薄发,努力积攒自己的实力。所以西魏前期一直保持的也都是固守战术,只要我能防得住,那么你就拿我没办法。

而西魏采取的固守战术,也确实是扭转了局势。

公元546年,当时的高欢已经是年过五旬了,此时的高欢集结了十万大军,剑指西魏,想要攻下西魏的重要据点之一,玉璧。当时的玉璧守城将军名叫韦孝宽,而城内的士兵则是不过数千人,高欢当时几乎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可是,谁又能想到,韦孝宽依靠着自己的智慧,和手下的仅仅数千士兵,硬是挺住了。高欢带领东魏大军苦苦攻城攻了五十多天,最后可能老天都看不下去,随着一场瘟疫爆发,十万大军战死加上病死的,就高达七万多人,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后来就因为这次玉璧之战的失败,再加上损失了很多的士兵和资源,导致高欢忧郁成疾,一病不起。就这样,宇文泰一生中最大的敌人陨落了,东魏的龙头倒下了。可是一个龙头倒下了,还会有新的龙头站出来,而东魏的根本,并不会随着高欢的去世所瓦解。

反观西魏这边,宇文泰本身就不是自己起家,他接手的是别人家的军队,虽然这军队一直是以宇文泰为首,但是这其中,还存在很多和宇文泰几乎平起平坐的力量,这些力量一样不容忽视。而且因为早年间,宇文家族这边的亲人,包括宇文泰的父亲和兄弟,大多都死在了战场上,所以在宇文泰身边,基本上没有什么家族势力的支撑。

东魏还没有彻底瓦解,西魏内部又有着诸多内部派系,南方南朝这边也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势力,虽然自己的儿子当中,也有人已经成年,可是他们身上没有什么功勋,要怎么压制住这些力量,保护好宇文家的权利呢?如果这个时候贸然把位置留给自己的儿子,只怕会成为新的“傀儡”罢了。

所以最终,宇文泰在临终之前,只能在宇文家的众多男人当中,挑中了自己的侄子宇文护。相比之下,宇文护虽然只是一个侄子,但功劳和威望都相对更高一些。把权力交给他,也不至于会出现宇文泰死后,宇文家马上‘树倒猢狲散’。

了解了西魏当时的情况之后,我们也不难发现,宇文泰的一生其实非常艰难,而且也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情。他的情况,和那些已经成功开国的皇帝不太一样,就连西魏内部的很多势力,都没能完全压制住。所以在这个时候,选择把权利位置,留给能力以及功勋更大的侄子,也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相关推荐

​多尔衮的一生,为什么只有一个女儿?

115

多尔衮的一生,为什么只有一个女儿?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

​郑庄公在十三岁时顺利继位,背后靠的是什么?

​郑庄公在十三岁时顺利继位,背后靠的是什么?

180

郑庄公在十三岁时顺利继位,背后靠的是什么? 提起春秋初期的风云人物,最值得一提的其实是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郑庄公在中原呼风唤...

​李自成攻入北京前,为什么主动与崇祯帝谈判?

107

李自成攻入北京前,为什么主动与崇祯帝谈判? 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名起义领袖,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

​易经中最吉利的50个字

​易经中最吉利的50个字

77

易经中最吉利的50个字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极具历史意义的典籍,它载有丰富的道德智慧和哲学思想。 易经中包含了大量的卦象、爻辞、象文等内容,这些内容在不同的时代都产生过...

​揭秘:武则天和李治是真爱吗?

​揭秘:武则天和李治是真爱吗?

172

揭秘:武则天和李治是真爱吗? 武则天和李治是真爱吗?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传统历史形成了一个固有观念,普通人谈情说爱天经地义,帝王之家便是一种虚无...

​金城公主奉旨和亲,为何还是没能阻止战争呢?

166

金城公主奉旨和亲,为何还是没能阻止战争呢? 金城公主:唐中宗之女,吐蕃赞普赤德祖赞之妻,美而娴。金城公主,约698年(武周圣历元年)-739年(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唐宗女,和亲公...

​人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人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195

人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人殉制度是指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一种陋习,其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制时期,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开始式微,自汉以后基本...

​刘启作为太子,为什么那么在意卫绾?

193

刘启作为太子,为什么那么在意卫绾? 卫绾,代郡大陵人,西汉时期大臣,官至丞相。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古代,皇帝和太子之间,往往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