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打了几年的战役(靖难之役谁发动的)
元朝灭亡后,百万雄兵退居草原,为何不趁“靖难之役”打回北京?
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举兵北伐,推翻了元朝统治。元顺帝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以及一帮大臣,逃回了草原。
虽然元朝灭亡,但是退回草原的北元尚有百万雄兵。那么,为何他们不趁“靖难之役”时打回北京呢?其中原因是他们有苦说不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历史真相。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在元顺帝逃回草原后北元的军事实力:“不下百万之众,装备尚称精良,又有扩廓帖木儿等名将”。
正是鉴于此,明太祖朱元璋对北元的威胁忧心忡忡,为此他不惜代价对北元发动了八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对北元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特别是是在公元1388年爆发的“捕鱼儿海之役”,堪称元朝版的靖康之耻,北元主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除残元主脱古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遁去外,明军俘获了他的次子地保奴及故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120余人,大臣3000余人,士兵7万人。
随后,元主脱古思帖木儿及其子天保奴在逃亡途中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所杀。
捕鱼儿海战役是北元贵族遭到的最大的失败,不仅北元损失了十几万军队;
而且自脱古思帖木儿死,蒙古内部就开始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内讧之中,其间虽然有过几次统一,但对明朝始终未能构成倾覆性威胁。
公元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靖难之役打了四年,双方几十万大军打得天昏地暗,难解难分。
此时明朝内讧,按理说是北元南下打回北京的大好时机,但是北元却按兵不动,难道他们脑袋秀逗了吗?
显然不是,不是北元不想,而是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如上文所说的在明太祖朱元璋八次伐元之后,北元内部已经分崩离析,无力组织兵力,趁机南下打回北京,重新夺回天下。
靖难之役的结局是老谋深算的朱棣攻入了南京,建文帝朱允炆成了失踪儿童,朱棣登基成了永乐皇帝。
北元错过了夺回天下的最好时机,随后北元出现了几个强人,统一了各部,逐渐形成了瓦剌和鞑靼两股势力。
虽然明成祖朱棣和正德皇帝都御驾亲征瓦剌和鞑靼,沉重打击了他们,但始终没有将其彻底消灭,最后还成了明朝的心腹之患。
后来的“土木堡之变”,明军大败,明朝国力由盛转衰,一蹶不振,从此走向了末路!
可以说北元一直都是明朝的心腹之患,恰巧在明朝爆发“靖难之役”内讧时,北元自己也乱,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无力南下,否则明朝很有可能就玩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