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口大爆炸是因为土豆和番薯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人口大爆炸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今天来带大家聊一下,清朝人口大爆炸,究竟是什么原因。很多人对这点有误解,认为清朝人口大爆炸是因为土豆,其实还真不是这样的。
高王凌所写的乾隆13年里这样记载:
国家版图大幅扩张,并保持长期稳定统治,配合政府的鼓励移民政策和改土归流等一系列改革,使人口得以从已经很拥挤的稠密地区大量迁移至原先根本不可能移民的人口稀疏的边疆地区,如新疆、苗疆(广西、云贵)、川边藏区、东北等地,使全国耕地面积发生了爆炸性增长。明代耕地面积有7亿多亩,到了民国初期,耕地有14亿亩!约7亿亩为清代开辟。与以前三千年所垦约略相当。清朝出现了全域性开垦,以前从未开辟的深山老林,生荒地土都开开了。最为著名的新开发地区有西南,中南,以及东北等地。雍正年间,中国耕地数字达到9亿亩,估计民国初年14亿亩土地中,可能有12亿亩是乾隆年间已经开垦。
1.大规模的移民,鼓励汉人移民到新疆、川边藏区(金川)、东北、云贵苗疆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比如说大小金川,当时就往那边移民,从四川招人过去,去的路上派人保护,还给路费,去之后,给房子,给农具,两户就给一头牛!种子啥的都给你准备好了,同时5年免税!这个记载在清朝文献通考里。
乾隆朝打下新疆后,移民大量陕甘无地贫民去新疆扎根,提供路费官兵护送,去了给房、给地人均30亩、农机作物,丰收之前提供口粮,六年免税,同时还鼓励新开垦土地,新开垦土地同样六年免税,还大修当地水利,便于耕作。同时乾隆在新疆迪化等地建立学院,在各地、屯建立学堂、乡塾,宣传儒家文化等引导,汉人的节日、习俗以及文化逐渐这新疆扎根,汉文化终于真正多流入了新疆。
乾隆将发配边疆之人派到新疆屯田,称为“犯屯”。
乾隆同时指定遣犯改造措施,原拟死刑者在新疆老实耕作满五年,情节轻者满三年者,编入当地户籍重新为民(原为士兵犯罪可以重新为兵)。如果遣犯愿意去比较劳累的铁厂等处工作,重犯五年劳动时间改为满三年,轻犯三年劳动时间改为满两年,编入当地民户,如果工作满八年(后改为十年)可以重回内地,永为良民。并且犯人家眷如果愿意前来者,清廷资助路费、盘缠、车辆等,并且同样给地给房,一下子极大激发了遣犯积极性,努力积极改造。——乾隆时期新疆移民落籍政策探析
2.改土归流,摊丁入亩,火耗归公
摊丁入亩,取消了原有的人头税改为按田亩多少征收,减轻了穷人家多生孩子的压力。
改土归流,不单单是将土官改为流官,还会有大量改革,在当地开办学校,传播儒家思想,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力。额外增加当地的科举指标等,鼓励当地土司地区少数民族学子参加科举考试,最后还会有配套移民政策,鼓励内地人口移民原土司地区。
火耗归公,火耗就是百姓缴的银子和粮食在熔炼和运输过程中会有损耗为此明朝政府发明的附加税。但明朝火耗是地方税,因为没有固定税率,多缴少缴完全看地方政府心情,成了地方小金库,火耗多的地区甚至比正税还高,成了压榨百姓的一座大山。雍正很了解人性,首先将其改革为国家税,不归地方了,这样地方征收的动力就小了很多,同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设定了非常低的,大概正税十分之一左右的固定税率。减轻了百姓压力。
3.农业,推广新水稻、双季稻和番薯。这些资料网络上太多了,就不一一叙述。但这并不是主因,因为资料显示番薯一直推广到清末都没占到粮食总产量的10%。
4.最容易让人忽视,也是最重要一点。清朝是历史朝代上最舍得给百姓花钱的朝代,古代灾害频发,经常出现灾荒,每次出现灾害就会有大片大片百姓死亡,而清朝设定了历史最完善的赈灾制度,同时赈灾方面花销历史朝代最多,甚至在赈灾方面开销,和其他朝代不是一个次元的。
说白了,土地大幅度增长,配合上双季稻,新水稻这些作物提高了产量,并且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减轻了老百姓的压力,再加上舍得给老百姓花钱。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才是人口大幅度增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