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明星」被推上被告席
所有等待回答的问题,都将以法律的途径去解决。
撰文 | 蓝洞商业 赵卫卫
在被判入狱的前夜,迈克·泰森见到了上诉律师艾伦·德肖维茨。
泰森很直白,直接问德肖维茨,“你相信我是无辜的吗 ?你怎么看待我这个人?”德肖维茨觉得,没有足够的根据来判断他有罪,还是无罪。
泰森又问,这是你身为律师说的话,现在,男人与男人之间坦白了说,你觉得我怎么样?德肖维茨盯着泰森的眼睛说:“如果你真是无辜的,那你就是个蠢蛋 。”
“如果你是无辜的,那你可真够蠢的,竟然在深夜两点让一个你不熟悉的女性进你的酒店房间,还没有目击证人,她能告你强奸都是你自找的。”
泰森随即告诉随行人员,“这个人刚才骂我是个蠢蛋,他一点没错。我不知道为什么你们没人这么骂我。他被雇用了,我需要一个在我做蠢事时直言不讳的人。”
这是《一辩到底》书中的片段。
1
艾伦·德肖维茨,是哈佛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同时也是美国一位知名的刑辩律师。上至当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后来的总统特朗普,下至拳王阿里、马龙·白兰度等明星,他们都会探求德肖维茨的法律建议。
德肖维茨代理参与过克林顿弹劾案、O. J. 辛普森杀妻案、伍迪·艾伦和米亚·法罗的子女监护权诉讼等一系列重要的名人案件,也推动了死刑违宪和宪法第一修正案扩大表达自由等一系列法治变革。
在《一辩到底》一书中,德肖维茨详细解析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莱温斯基案、伍迪·艾伦起诉米娅·法罗两个案子,这两个名人官司本质上都是准刑事案件,都涉及到不当性行为的指控。
1994年起,葆拉·琼斯开始控告克林顿性骚扰,提出70万美金的赔偿,克林顿一度拒绝庭外和解,出庭接受问询,否认与莱温斯基的关系,这一伪证随后被戳破,一则性丑闻造成了日后差点被弹劾的结果。
德肖维茨当时给克林顿代理律师的建议是,直接在案子责任认定阶段选择缺席,这一建议遭到克林顿律师的嘲笑。如果按照德肖维茨的策略,通过直接拒绝反驳起诉状中的指控,单方了结案件,“输掉官司避免作证,远比冒着作假证的风险赢得官司好得多”。
德肖维茨指责律师把克林顿推入伪证罪的坑里,后来克林顿不得不公开承认与莱温斯基的关系不恰当。几天后,克林顿与德肖维茨等律师吃晚餐,克林顿才得知德肖维茨的策略,惊讶的说,“没人告诉我只要我付钱案子就结了。(我的律师)跟我说必须作证。”
后来,德肖维茨参与了克林顿被弹劾案。他选用的策略是,把伪证的不同类型做出区分,从轻度的对尴尬的不当性行为含糊其辞,到重至安排假证人与面临死刑的被告对质,把克林顿的虚假陈述放在这个连续体中的合适位置。
最终,弹劾案没有通过。
1992年,伍迪·艾伦性侵养女事件被曝光,当时伍迪·艾伦的女友米娅·法罗告诉德肖维茨,伍迪·艾伦与养女宋宜有私情,拍了裸照,还以一种不正当的方式触摸米娅·法罗的女儿迪伦。
正当德肖维茨与伍迪·艾伦的律师会面谈判这件事时,伍迪·艾伦公开起诉了米娅诽谤。德肖维茨被这种两面三刀的行为震惊,在法庭上,对方律师甚至诬告德肖维茨“勒索”伍迪·艾伦。
最终,德肖维茨打赢了抚养权的这场官司,伍迪·艾伦丧失了孩子们的监护权,再也没见过他的亲生儿子。而对伍迪·艾伦性侵案,则因为检方撤诉而不了了之,成了几近三十年的悬案。
后来伍迪·艾伦和宋宜结婚,失败的官司也没有使他事业受到严重挫折。
2
1991年,25岁的迈克·泰森被指控强奸18岁的美国选美黑人小姐德西蕾·华盛顿。当时,泰森邀请德西蕾·华盛顿到自己酒店房间,二人发生关系后,德西蕾·华盛顿声称自己是被强迫的,之后泰森被定罪。
入狱的前夜,泰森的经纪人找到德肖维茨,希望他在上诉时为拳王辩护。
德肖维茨觉得泰森直白又中肯,接下了这个案子。后来去监狱探视,每次德肖维茨说了什么让泰森赞同的话,泰森都会友善地轻拍德肖维茨的胳膊和大腿。回到酒店后,德肖维茨总会发现自己浑身青紫。
大量的调查之后,德肖维茨的团队确信泰森没有强奸德西蕾·华盛顿的意图。他戳破了德西蕾·华盛顿的诸多谎言,证明华盛顿一家在庭审中作了伪证:华盛顿一家希望利用与泰森的约会赚取大笔钱财。
“她这么说,他却这么说”一直都是性侵案中无法对证的难点,所以第三方证人是关键。当时有三位无利害关系的目击证人,他们的证词表明的事实对泰森有利,但主审法官拒绝传唤。
原因是,主审法官帕特里夏·吉福德曾是一名专职专业的强奸罪检察官,对五十多起强奸案提起过公诉,她对强奸、尤其是所谓的“约会强奸”深恶痛绝。最终,泰森的上诉没有成功,维持原判。
在《一辩到底》一书中,德肖维茨披露了诸多华盛顿的负面事实,诸如华盛顿曾诬告过高中橄榄球队明星、其父亲有对女儿的暴力史、控告泰森暴力强奸但身上没有任何暴力伤痕等等。
他也毫不留情的批评了印第安那州腐败的司法系统,点明了一个美国法律现实:如果“难案立坏法”(原意是极端案件不能作为起草一般法律的依据),那么“泰森一案”就证明,不受欢迎的名人通常得不到公正的裁决。
更令人感同身受的是,因为代理泰森强奸案,德肖维茨受到了很多舆论攻击,甚至包括哈佛法学院学生的反对,甚至有学生要利用学期末的学生评教来打击报复他。
“强奸是一个极度敏感的话题。”德肖维茨在书中认为,他不知道泰森和德西蕾·华盛顿那一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发生的事可能被归入灰色地带”。
即便被威胁,德肖维茨没有放弃激发思考的教学方法,质疑每一种观点、挑战他的学生是他的常态,毕竟“苏格拉底式的诘问”是法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他屡屡在政治正确问题上扮演“魔鬼的代言人”。
在课堂上,他指出,根据联邦调查局的数据,强奸是暴力犯罪中漏报最多的、同时谎报也最多的罪行:根据估算,每一次强奸报案,就有十次强奸没有被举报;但是与此同时,所有强奸报案中有相当大的比例事后证明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这一谎报的比率比其他任何暴力犯罪都高。
3
《一辩到底》一书,是对德肖维茨数十年来法律课堂和法庭实战的精彩总结,尤其是针对名人被推上被告席,而且涉及不当性行为,自然会引来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和舆论的裹挟。
德肖维茨承认,他一直在努力借助媒体使得他当事人获益,“有时这是一种共生关系,但敌对的时候更多,中立的则基本没有,尤其是涉及名人的时候。”
不论是马龙·白兰度等影视名流,还是马克·泰森这样的体育明星,德肖维茨为其辩护和咨询的名人不下几十位,他总结出这些名人们惹上麻烦的首要原因是:他们都愿意冒着牺牲自己有限事物的风险,获取更多自己本就拥有的无限事物。
德肖维茨认为,这些名人们的共同特征是,拥有比普通人更多的东西,包括非同一般的演技、超凡的身体素质、有钱以及挣更多钱的能力。
这些特质通常使名人能获得某种生活中的欲求之物:大量的财富和名利能买到的东西,以及这些东西附带的好处,例如众多性伙伴——如果他们选择利用名声获取这样的福利。
“我的名人当事人中 ,许多人丢掉了他们有限的‘宝贝’——自由、事业 、跟至亲至爱相处的时间、健康——就为了获得更多的钱和性。”德肖维茨一针见血的指出名人陷入麻烦的模式:追求一时满足而不顾长期后果。
代理了无数名人案件后,德肖维茨也试图破除一个对名人们常见的误解,那就是他的大部分著名当事人都无趣得很,有些则彻头彻尾令人厌烦。“从远处看名人可能令人神魂颠倒,但是凑近了看,现实往往大相径庭。”
于是,他给出了一套处理高知名度案件的守则,其中一条就是:“名人们几乎总是令你失望。其中大多数人往往无趣、陈腐又唯我独尊。接一个高知名度案件无疑有利有弊。就算你的职业生涯中没遇上过一起涉及名人的案件,你也没有任何可遗憾的。”
今年7月底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刑事拘留之后,所有等待回答的问题,都将以法律的途径去解决。中美法律体系的不同,注定不能生搬硬套,但仍旧能从国外案例中找到名人涉案的共通之处。
正如德肖维茨对年轻的法律人所敦敦教导的那样,“每一名被告人——无论他是否有罪、是否受欢迎,也无论贫富,都必须在道德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得到充分辩护。”
“鉴于大部分成功人士都很擅长搞定麻烦,只有一连串小概率因素的组合以及糟糕的运气才会导致灭顶之灾。但即使是名人也要受概率论的制约,到最后——如果他们还一如既往地不计后果——他们也必有一失。”
参考资料:
《一辩到底》艾伦·德肖维茨著,朱元庆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版
《致年轻律师的信》艾伦·德肖维茨著,单波译,法律出版社 20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