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再闯关!不到1岁的“巴掌宝宝”能走了!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实习生 李飞飞通讯员 胡颖仪 孙冰倩
出生时体重只有560克的“巴掌宝宝”,一出生就遭遇重度窒息、骨折,这位超低体重早产儿,经过几度抢救、精心救治,不仅奇迹存活、顺利出院,如今再度成功闯关,能自主走路,且智力已赶上了正常发育水平。
3月10日,当羊城晚报记者看到脸色红润的岚岚(化名)在儿童训练室里走动、投球、滑滑梯,她的活泼好动和满脸笑意,让人完全想象不出,不到一年之前,她刚来到这个世界时,曾面临一道道凶险关卡。
昔日“巴掌宝宝”,如今活泼地进行训练"data-load="true"/>
昔日“巴掌宝宝”,如今活泼地进行训练
每日坚持训练"data-load="true"/>
每日坚持训练
几番抢救!百多个日夜守护,“巴掌宝宝”顺利出院
“刚送到医院时,宝宝体重仅535g,比刚出生时还轻了20克。状况很不乐观。”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学科带头人余韶卫对羊城晚报记者说。
2021年5月中旬,这位胎龄仅27+6周、体重560克的“巴掌宝宝”双胎儿之妹妹岚岚,紧随姐姐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她一出生就遭遇重度窒息,经过复苏抢救才顽强地开始了自主呼吸。但由于先天发育不良——在宫内已提示单脐动脉、发育迟缓,且臀位足先露合并产伤致左股骨骨折等多重高危因素,像一座座大山,压得这位“巴掌宝宝”喘不过气。尽管被告知要作最坏打算,家属仍舍不得放弃,果断把她送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资料图(医院提供)"data-load="true"/>
资料图(医院提供)
“当时宝宝呼吸急促,不断呻吟,四肢冰凉,反应很差。我和方琼吟护士长立即安排在岗医护把宝宝放在辐射保暖台上展开抢救。”该院儿科副主任罗立荣介绍,经过鼻塞无创辅助通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输血浆纠正凝血异常,又请来骨科会诊全力救治,宝宝开始出现好转,开始慢慢从胃管注入早产儿奶进行微量喂养,喂奶量随着身体适应还可以逐渐加量。
然而,“巴掌宝宝”的成长过程仍然面临着一道道关卡。就在刚刚满月2天时,新生儿败血症突如其来;3个月左右,宝宝又发生了一次喘息性肺炎……病情反反复复,牵动着新生儿科、骨科、眼科等多个科室医护的心。经过一百多个日夜的精心治疗和守护,“巴掌宝宝”生命体征稳定,左股骨对位基本吻合、与右股骨长度基本一致,眼底检查基本正常。在快满4个月时,“巴掌宝宝”终于顺利出院了!
3月10日,岚岚家长向医护团队代表送上感谢信"data-load="true"/>
3月10日,岚岚家长向医护团队代表送上感谢信
日日训练!可自主行走,智力已赶上正常水平
出院后的“巴掌宝宝”发育得怎样?她能否追上其他正常的宝宝?
“对于早产儿,不仅要考虑当下能活下来,还要考虑到她未来的健康成长发育,尤其是大脑智商发育。”余韶卫说。“巴掌宝宝”出院诊断是“缺氧性脑损伤、生长发育迟缓”,说明除了从新生儿期已开始干预的营养脑神经,运动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康复治疗都十分紧迫。
岚岚活泼地训练中"data-load="true"/>
岚岚活泼地训练中
“要尽早开展评估,立刻介入康复治疗。”余韶卫带领儿童康复团队制定了科学、精准的康复方案,儿科康复师麦凤娇耐心细致地负责宝宝每日的早期康复训练。
关关难过关关过,“巴掌宝宝”遇难愈强。在康复训练的过程,小宝宝经历了多次考验。每天坚持训练,光是练习坐好——坐位平衡,就花了3个月。但扎实打好基础后,宝宝终于顺利实现自主站立、行走等基本动作,同时智力发育也开始赶上同龄孩子正常水平。
“虽然很艰辛,但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岚岚妈妈对羊城晚报记者说。在儿童训练室,岚岚活泼地爬高爬低,熟练地进行着各项训练,开朗的笑脸也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专业训练坐稳做好(医院提供)"data-load="true"/>
专业训练坐稳做好(医院提供)
医生建议:正常新生儿也应重视儿童发育评估
对于早产儿,一些潜在高危风险因素仍未引起足够重视。余韶卫提醒,若孕产妇有妊高症、孕期感染、分娩前胎心异常,或是剖宫产、早产、过期产、低体重、巨大儿、宫内发育迟缓等情况,都需要特别关注,尽早进行孩子的神经发育干预。
“婴儿的脑损伤一旦发生,治疗愈早,疗效愈好。一旦错过治疗的关键时期,以后再治疗,困难也将不断增加,甚至可能耽误孩子一生。”余韶卫表示,当婴儿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就可以立刻介入康复训练。“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忽略了,等到孩子五六岁发现发育迟缓再来就医,往往已经错过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
正如“巴掌宝宝”的双胞胎姐姐出生后,尽管生命体征正常,但经检测评估,及时发现了姐姐也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保障脑神经发育的正常进度,也就是说,保障智力的正常发育。
麦凤娇提醒,即便是正常新生儿,也应重视发育行为评估。科学儿童保健能够让孩子的潜能尽早得到最大的发挥。建议0岁~6岁儿童应定期进行发育行为评估,分别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6个月各进行一次,测量孩子的智力年龄和发育商。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薛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