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惊现无头女尸:中国大案纪实
2014年7月中旬,内江市一个少女穿过铁道去路边摘菜时,不经意间发现地上有些红色的斑点,姑娘以为是铁道上工人搞测量时滴落的油漆,因此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
第二天姑娘又发现了另一处地方也有类似的痕迹,后来姑娘的妈妈前往菜地时闻到排水道里有一股难闻的气味。
以前有人在排水道里扔过死猫死狗,她也闻到过这种气味,因此姑娘妈妈也没有去深究。
7月21号,一位巡路工经过这里,当他闻到那股难闻的气味时,就向那位正在劳作的大姐询问情况。
大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于是巡路工就借来了大姐的锄头,设法撬开了排水道的盖子,一定要看个究竟。
这一看不要紧,吓得他扔下锄头就跑,因为下水道里竟然藏着一具裸体女尸!于是赶紧拨打110。
巡路工验证了那句话:好奇心害死猫。
民警赶到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具裸尸,于是第一联想到的就是这应该是一起情杀案件。
死者和凶手之间应该是有纠葛,比如说情或者仇。
死者头部被凶手残忍地砍了下来,衣物以及随身物品被丢弃或者被凶手带走,那么从这一点来看,嫌疑人和死者之间可能存在着极大的仇恨。
侦查员分析这应该是一起有因果关系的案件。
死者被残忍杀害并且尸体被有意藏匿,现场也没有发现什么与受害人身份有关的物品。
铁路边上有一堆燃烧过的灰烬,并且灰烬燃烧得比较完全,因此里面虽然有一些零落的残渣,但是看不太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
现场发现的灰烬
通过对现场反复勘查,终于发现了一条有用的线索,找到了一条类似于女性所用的胸罩带子这样的一根布条。
由此推断这堆灰烬应该是嫌疑人焚烧死者衣物所遗留下来的。
警方认为,这很像一个有预谋的情杀或者报复性的杀人案件,而且嫌疑人并非初犯,而且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和心理素质。
在下水道的淤泥里面,发现了一张身份证以及一张打小广告的纸片,这些东西与死者到底有没有关系呢?警方此时还无法确定。
侦查员尽量提取现场的各种信息,以便给侦破案件提供更多的线索和支撑,从中找寻侦查方向。
在当时的情况下,几种情况都不能排除。
是情杀?
比如说恋人之间或者是夫妻之间,夫妻反目引发的这种凶杀?或者是因为抢劫,害怕被受害人尽早认出来而产生的杀人甚至分尸?
在现场还发现了一张面积近两平方米的亚克力材质的广告牌,并在广告牌上提取到了一些疑似血迹的东西。
由此看来,广告牌可能与尸体有过接触,极有可能是用来掩盖或者是搬运尸体的。
广告牌有一个人为的折叠痕迹,经过化验,确认也是死者的血迹,那么这块广告牌又是怎样到达现场的呢?
现场发现的广告牌以及上面的血迹
尸体表面来说皮肤缺损比较多,划痕也较多,而且这些划痕都是死后形成,并不是生前形成的。
在排水道附近还检测到一条疑似拖拽的血痕,推测可能是尸体表面的划痕,警方怀疑划痕是由于拖拽形成的。
因此排水道并不是死者遇害的地方,而是藏尸现场。
可疑拖拽血痕
警方派出了我们的侦查法宝——警犬,沿着这个可疑的斑迹追踪到了铁路边上的小树林里面,小树林距离藏尸现场有大概百米左右。
小树林位于内江市主干道玉溪路面,紧挨着人民公园,是内江居民游玩和散步的地方,树林里面还有一条小道,通往一个小区。
在小树林里,警方发现了跟藏尸现场有关联的痕迹物证,在地上以及树干上,还有包括里面种的花草树叶上,都发现有疑似血迹的可疑斑迹。
在靠近人行道的位置,还发现了比较新鲜的树枝折断的痕迹,因此判断嫌疑人和死者在此有过交集和搏斗。
小树林应该是案发的第一现场。
那么死者为什么会进入这个小树林呢?嫌疑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受害人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害?这期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因果关系?
死者的身份不能及时确定,所以案件的侦破具有很大难度。
警方调取和搜集小树林周边的监控录像,查找有关线索。
近年来,由国家投入的天网工程加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市内有近三万个监控探头,这些探头在案件侦破中屡立奇功。
警方从发现尸体的现场倒查,在海量的图像存储中寻找线索。
7月18号23点59分,在离案发现场不远的公园大门口的一个血站监控,拍摄到一个中年男子夹了一张广告牌从公园街方向走向了案发现场,这个广告牌与现场发现的广告牌非常相似。
监控录像里夹着广告牌的男子
如果这个男子就是嫌疑人,那么他就很大可能会把尸体藏匿在附近,然后去找割尸或者移尸的工具.
也许顺手就找到了这么一块广告牌,然后又回到现场对尸体进行处理,因此警方对这个夹着广告牌的男子有着高度的怀疑。
7月19日凌晨2点58分,监控录像里发现一个拾荒老头在路边坐了两分多钟,紧接着他就站了起来,好像是听到了什么声音,然后他就往这个方向走,在那里站住,似乎听到了小树林里边有什么声音或者是动静。
经过寻访找到了夹广告牌的男子,并在公园围墙下找到了那张他拿过的广告牌。
原来这是一家公司搞活动制作的相同的几张广告牌,用过之后就丢掉了,被那个男人捡了起来。
因为当时是夏天,比较热,他有可能是想夹着这张广告牌找一个地方睡觉。
他夹着这张广告牌一直往案发现场方向走过来,之后又改变了主意,就把广告牌扔在了公园的墙角里,这张广告牌跟现场发现的那张广告牌相同,但上面并没有血迹。
警方又找到了那个拾荒老头,但是令人失望的是这个老头精神上面有一点问题,貌似观看可能只是一个无意识的跟正常人不一样的一种行为。
因此警方并没有获得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经过尸检,法医对死者的一些信息有了较为明晰的判断。
死者身高应该是在1米55左右,体重应该是在70到80斤,年龄应该是在45岁左右。
根据死者的耻骨联合面的一个形态特征,再根据40岁到70岁的女性的耻骨联合形态的一个表格。
然后根据公式推断出来,就是44.63就是45岁加减一岁左右。
死者模拟画像
警方推算年龄的图图
明确了受害者的年龄,那么就划定了访问和排查的范围,在藏尸现场和小树林周边进行走访排查,并不断扩大范围查找尸源。
经过三天近千人的排查,并没有得到有效信息。
不过负责互联网上查找线索的侦查员这时却发现了一条重要信息。
内江市辖区内的一个男子7月17号报案,称晚上他的妹妹上街散步后走失,而他的妹妹刚好45岁,与警方推断的受害人年龄相符。
那么排水道发现的那具尸体会不会就是这个报案人失踪的妹妹呢?
警方询问了报案人失踪的妹妹的体貌特征,年龄等诸如此类的特征,再提取了报案人母亲的DNA,和死者的DNA进行比对,最终明确了死者的身份。
一般说来,当明确尸源,查明了受害者身份之后,案件侦破工作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通过受害人身边社会关系的调查,很快就能查明案件的因果关系,从而找到嫌疑人。
警方在明确了死者的身份以后,感到很兴奋,觉得死者身份明确了,那么案子就算前进了一大步了,基本上离破案不远了。
然而警方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
受害人跟外人几乎没有联系,死者是一个中年下岗职工,离异,子女没在身边,跟她母亲住在一块儿,而且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
死者跟朋友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系,她只是一个人住在一个大概只有五平方米的小屋里,就相当于自己一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死者平日里的生活非常简单,很有规律,除了一个人在家里坐着,就是吃完饭到街上溜达,一走就走得很远。
走累了就发会儿呆,不跟任何人打招呼,也不交谈。
跟家里面的人没有交流,跟社会上人员也没有任何恩怨矛盾。
警方开始还以为是熟人作案,有可能是因为矛盾,那么现在看来,这条线索基本上就断了。
因此警方感到很失望……
警方根据受害人是7月16日走失以及尸体解剖的情况,把受害人遇害的时间锁定在7月16日晚到7月17日之间。
据此重点调集查找这个时间段的监控录像。
警方在人民公园附近的一个探头图像里有了一个重要发现。
一个穿着花衬衫的男子和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女子在小树林的路边争吵撕扯打斗,之后就进入了小树林里。
在此之后,从小树林天网视频上面就再也没有发现这两个人的身影。
监控里撕扯打斗的那对男女
录像里两个人打斗的状态很像是两口子或者是情侣,而且当时有几个路人从那里走过。
死者身份已经明确,虽然录像画面比较模糊,但是可以让死者家属来辨认一下,看看究竟是不是死者。
平常如果是很熟悉的人,那么我们看一眼就能认出来。
如果白色衣服的是死者,那么穿花衬衫的男子是相当可疑的,那么和女子发生抓斗的男子无疑就是嫌疑人了。
从监控录像分析,花衬衫男子是有点摇摇晃晃地走,白衣女子是从旱桥方向向公园方向前进的。
两人似乎是争吵和拉扯,后来变成了撕扯,白衣女子很气愤的样子,捡了一块砖头砸中男子腿部,花衬衫男子摔了一跤。
之后花衬衫男子站起来,捡起砸中自己的那块砖头开始追白衣女子,后来追进了小树林里……
那么两个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原因发生了后面视频里的打斗行为?他们两个人是在哪个地点交会的?嫌疑人是如何到的现场?又是如何离开现场的呢?
警方将花衬衫男子作为案件的突破口,只要找到了花衬衫男子,那么这个案件就应该会有重大突破。
警方继续扩大勘查范围,寻找和在打斗现场身材相似的男子,经过多处寻找,三个穿花衬衫的男子相继出现在警方视线中。
但是警方也不敢肯定这三个人是不是同一个人。
三个穿花衬衫的男子
很多人肯定要问,为什么有了图像却不敢肯定呢?因为内江市的监控探头安装较早,大都不是高清探头,记录下的清晰度不够,人们只能看个大概。
人员的面部特征和服装样式也不具备仔细辨认的特征,再加上光线也不是很好,只能看出来这个人大概有多高,连年龄都无法判断。
到底服装相似的图像是不是同一人?如果是同一人,那警方就能依据他们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大致绘制出一个此人行走的路线图,而据此查找嫌疑人的踪迹。
为了谨慎起见,警方将这几幅图像送给有关专家鉴定,专家的结果让警方懵逼了。
专家结果是视频中不是同一人,因此警方无法解释打斗人员也就是嫌疑人是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专家鉴定结果
但是警方还是比较相信专家的鉴定,于是决定调整侦查方向,认为嫌疑人肯定是尾随被害人到达现场的。
于是又顺着公园进行倒查,但是在那个方向没有发现嫌疑人的踪迹。
专家主要是根据三个人的服装颜色不同得出的结论,那么在灯光下同一件衣服会不会产生巨大的差异呢?或者是让人看上去截然不同呢?
侦查员做了一个实验,穿上一件与嫌疑对象相似的上衣,去实地做侦查实验。
从监控中心的屏幕上看,不同位置的光照片,的确让服装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与之前送交专家的图片相似。
最后得出结论,不同颜色的衣服应该是同一个人,而且视频中也能看出几个人的步伐非常一致。
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警方根据监控向前向后的时间段寻找踪迹,但是仍然弄不清楚他到底是从哪里来,又是去哪里?案件再度陷入困境……
一系列的疑问摆在警方的面前,考验着他们的智慧和耐性以及职业精神。
案发现场一边靠着市委市政府的办公地点,一边是靠近军分区的重点,因此案件发生之后,人民群众的安全也受到了影响。
社会反响强烈,认为公安机关破不了案件,包括有些民警都认为破不了案。
上级的督促,人民的关注,以及同事的怀疑,种种压力形成了无形的枷锁,重重压在了重案组每一个人的肩上……
嫌疑人会不会是空降过来的?因为从案发现场到公交车站的另一端没有看到这个人,那么他就有可能是从公交车上下来的。
如果嫌疑人之前不是步行过来而是乘坐公交车过来,那么监控录像是拍不到的。
民警之前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路边监控录像中,但没有关注到移动的监控录像,包括出租车,公交车,以及私家车,都安装了行车记录仪。
嫌疑人如果乘车来,那么他就有可能被监控探头拍到。
于是警方去公交车出租车公司寻找监控录像,但是出租车一般只保留三天,私家车也只有一周时间,只有公交车保存时间较长,也就是半个月左右。
在一个公交车的监控录像里,警方发现了和花衬衫相似的可疑男子的图像,嫌疑人刚好就在公交车站位置行走,在一辆公交车前面,然后前面还停靠了一辆公交车。
经过分析,警方确定了嫌疑人是从车上下来的,地点是在旱桥公交站。
公交车上捕捉到的嫌疑人图像
嫌疑人下了车之后就向公交车反方向行走,目的地似乎是人民公园,但如果是人民公园,应该在旱桥站人民公园站下车。
嫌疑人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嫌疑人乘坐的那辆公交车是新开的公交车,装有高清探头,很有可能会拍下嫌疑人的清晰的图像。
查找这辆车的监控图像就成了重中之重。
从公交公司了解到全市有八百多辆公交车,每个公交车上的公交硬盘并不是专车专用的,为了安全检查,公交公司里面有两个移动硬盘是流动的。
比如今天他要检查这个车,那么他就把这个车的硬盘取下来,拿回公司去检查,然后他又再把这个流动的硬盘给这个车换上去。
警方想要找到10几天前那辆车上的监控录像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那个盘,发现嫌疑男子是从大富豪车站上的公交车,然后继续通过天网进行跟踪,发现嫌疑人有一个拨打电话的行为。
警方发现,嫌疑人是从一个大厦走过来的,旁边经过一所小学,一所医院,之后从大富豪站上的车,嫌疑人为什么要绕一大圈,然后再向来的方向返回呢?警方琢磨不透。
根据嫌疑人的藏尸特点,分析嫌疑人过去应该有案例。
沿江路的天网发现,嫌疑人有一个拨打电话的动作,然后又明确了他行进的轨迹,另外在公交车上发现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嫌疑人的面部画像。
综合这些,利用警务平台,最终明确了嫌疑人的身份。
嫌疑人罗某某,1963年生,内江市东兴区人,无正当职业,父母双亡,离异,有一个女儿不在身边,独自一人生活。
嫌疑人罗某某
罗某某嗜酒如命,外号酒鬼,平时比较爱喝酒,是一个盗窃人员。
平时喝酒了喜欢调戏中年妇女,然后脾气比较暴躁,喝点酒就跟别人发生争吵打架。
摸清楚情况后,警方在2014年8月21日,在罗某某一个朋友的帮助下抓捕了罗某某,罗某某指认了现场并承认了罪行。
案发当天,罗某某的一个朋友过生日,邀请他去一家饭店喝酒,好酒的罗某某当仁不让,一个人就干掉了一瓶多白酒。
几个人觉得还不尽兴,又到了一家歌厅唱歌,在歌厅里罗某某又喝了一些啤酒,他感到有点头晕,就跌跌撞撞地从包间里走出来到外面遛弯醒酒。
走了一段路后就上了一辆公交车,准备返回他位于资阳的住所,当公交车到了旱桥站附近,他又接到酒友的电话,让他回去接着喝酒。
因此罗某又下了公交车,又摇摇晃晃地朝着来的方向走去,走到小树林附近与对面来的受害人擦碰了一下。
罗某某喝酒之后脾气暴躁,他先辱骂了受害人,再加上死者也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她家属反映她也有点暴力倾向,就是你不惹她她不惹你。
罗某某的辱骂让受害人很反感,她撕扯了一下罗某,接下来就发生了监控探头记录下来的那一幕,罗某趁着酒劲,追到小树林里反复击打受害者头部。
将受害者砸倒在地,然后罗某把死者移尸到铁路边上,在水沟边对死者进行了分尸,把身体部分塞进了水沟。
一个醉酒的人与一个行人的擦碰,却导致了一个悲剧的发生,其实这个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死者和嫌疑人发生打斗的时候,有不少市民路过,但是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劝解,也没有一个人拿出手机报警。